“车里别说坏话,巧合常被当真,保养才是硬道理”

谁没听过那句“坐在车里,别嘟囔车不好”?过去我一直当个段子听,后来突然发现不光是段子——很多人还真信这套,甚至有些人自己都觉得这事靠谱,说是经验之谈。你要是说出“我这车快散架了”,保不齐转身就来点花活,左一顿小故障右一个报警灯,整得好像你嘴一咸,车就来给你点颜色看看。这种说法,听着像玄学,细琢磨又像迷信。可为啥大家都乐意琢磨这个事,值得咱们唠唠。

先问一句,东西有灵吗?你见过哪家破电视因为你骂它不清楚,结果它暴焦气了给你来一电火花?你吐槽个风扇转得慢,难道风扇还会给你来个刮脸?我没见过。可是汽车这东西好像格外招人念叨,说“车不好”就等于“不能盲目嘴巴快”,言者有罪似的。

有些人干脆一套体系,什么“别在车里议论车坏事,别聊要换车”——生怕车听见了跟你记仇。甚至有些老司机说这是“经验”,或者“老传统”,把汽车跟什么菩萨保佑、万物有灵混在一起聊。但你真说这是科学,那纯属扯淡;你要说是民间智慧,也未必靠谱;你要非说是迷信,那我可能得举双手赞成。

很多人拿自己亲身经历说事:“我有一次嘴上说:这车哪哪开始响了,怕是要坏,结果第二天真坏了。”这种故事我听过不少,尤其网上帖子跟日记一样一茬接一茬。有人说这就是“铁证”,可我想问,难道你说的那个部位本来就没问题吗?你咋就突然说那儿要坏?要是那玩意早就有点小毛病,你自己都察觉出来了,那它迟早得出点岔子嘛。你不说也是要坏,说了顶多加点气氛,跟预言没关系。

我们小时候玩自行车,骑着骑着掉链子了,还能骂一句‘破车’。你要说是因为嘴臭自行车才掉链子,也太高看自己了。汽车更复杂,哪个零件坏了背后一堆原因,哪轮胎慢慢扎了、哪水箱憋气了、哪电子元件氧化了,都是实打实的科学道理。什么叫问题?问题大部分时候都是“本来就在”,你随口说一句,就是对现状的捕捉。“我感觉这电瓶快不行了”,结果两天打不着火,这不是你嘴神了,是你早就觉察出来它撑不住了。

再说“巧合”。人哪,喜欢把偶然跟必然扭成命运。如果车老了,你天天开,哪天不得出点儿事?就算你不说“要卖车”,它坏的时候你也不能避免。你要是气头上说一句“明儿卖了算了”,结果第二天坏了,这不是车记仇,是概率在玩你。全国那么多车,每天得有无数车主嘴上嚷嚷,这里面出点同时间段坏事的人太正常了。你要是反着说,比如“我夸这车好灵,不愧是宝马”,它难道就能多接着跑三十年吗?恐怕也未必。

另一个原因是,大家有时候需要点“心理安慰”。车坏了,怪自己保养差,不太容易接受;怪车有灵,感觉自己是被天意捉弄,至少心里没那么自责。嘴上甩锅,比接受现实来得轻松。这种把坏事推给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看着纯迷信,其实是人的“逃避责任”的小伎俩。

还有种情况是,车坏不是因为你说了,而是因为你用得太差。电瓶用八年,你还不换;机油一年不换,轮胎都起包了,平时不是急加速就是拿当碰碰车开。你天天对着车求神拜佛,它也修不住你的用车毛病。该出来问题还是要出来,跟你嘴上怎么说关系不大。

我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音响,谁都知道它快不行了,换了N次电线也没救回来。家里人还开玩笑:别一边开一边说它烂,说多了就真坏了。可实际是它已经烂透了,咱只是时间还没踩准点而已。说句实话,这种说法就跟小时候“不能喊小孩丑,不然越长越丑”是一个道理。说是嘴巴咸,嘴巴是能咸成什么样?一切不过是“因果关系”,问题本来就在,看得你有没有眼力见儿。

当然,有人还是愿意多添点“仪式感”,觉得车是自己大宝贝,嘴上不说坏话是尊重。每次出远门前,还能来一顿拍拍方向盘:“你好好跑,别掉链子。”这叫“图个心安”。说得严谨点,明明是心理作用,不是机械原理。“你和车的关系,就是你和自己钱包的关系”,你对它用心,它能回报你行驶平安;你若不懂养护,它哪顾得上你嘴上怎么夸怎么骂?

诸位都见过老一辈人买新东西,特别讲究“不能嘴巴直说好坏”。饭桌上新买的灶台、风扇、冰箱,都不能开口“这玩意儿真烂”,生怕“招不吉利”。这种民间智慧,实际上是把事物现象跟心理活动挂钩——觉得说了坏话就是招晦气,顺口好话能沾好运,但真要对现代人讲,这顶多是个心理暗示,跟实际机械运行八竿子打不着。

但有意思的是,哪怕明知道是迷信,这种说法还是特别流行。说明咱们心里还是喜欢找点精神寄托,能用嘴改运,谁不想呢?天下人都想图个吉利,所以坐车不说坏话,买车不说换车,吃饭不聊欠债——因为图的是心不慌。你说看透了,都是忽悠自己,但大多数人愿意就这么乐呵着过日子。

“车里别说坏话,巧合常被当真,保养才是硬道理”-有驾
“车里别说坏话,巧合常被当真,保养才是硬道理”-有驾
“车里别说坏话,巧合常被当真,保养才是硬道理”-有驾
“车里别说坏话,巧合常被当真,保养才是硬道理”-有驾

有个段子说,“你要不好好用车,天天夸它,哪天它爆缸了你还得自己付钱。”跟你嘴怎么说没关系,主要看你怎么用它。你把保养当回事,定期检查,机油、轮胎、刹车片都勤琢磨,它就少出毛病。嘴上说坏话,顶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不等于真能让汽车有灵气去搞你一把。

所以啊,坐在车里别乱说坏话这套,更多是“心理话”,比机械科学更讲情绪化。你要不说,也不能保证车不坏;你猛夸它也不能保证它不停。生活里有太多这种“自我暗示”,但终究还是“客观规律”主导。真正让车好,就是自己上心去保养、维护、合理驾驶,该花钱花钱,该换零件换零件。嘴上的吉祥话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最后一道思考题:如果未来真的汽车都能联网,人工智能能听懂你说话,你觉得它会因为你说“要换车”就生气罢工吗?要真能这样,咱都不用修车了,直接靠说话给它“念经”就行。到那会儿,车真要能听懂,或许咱们嘴上还得更加小心,那是另一个时代。但在今天,咱们面对的是一堆钢铁和齿轮,你怎么说它,也就是给自己找心理安慰;真正让它“气你”,只有你自己懒得管它。

所以,嘴上说不说坏话,都是“玄而又玄”,归根结底还是迷信——人嘛,有点精神寄托无所谓,有点信仰才肯心安。但要真想让车不坏,说一千道一万,都得靠自己手里的车钥匙,和那张定期做保养的单子。咱心里踏实,车才不折腾你。所有那些“嘴巴咸,车就坏”的故事,听听就好,别真当回事。车要真能听懂,咱还得重新发明汽车文化呢!

“车里别说坏话,巧合常被当真,保养才是硬道理”-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