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亿砸下去,一夜就像水漂没影了,这事你听说过没?
广汽菲克,曾经红得发紫的车企,现在变成了车市里的“反面教材”。
说句实在话,这事就像一场大型的魔术秀,钱、名、面子,最后全都不见了。
谁能想到,前几年还是广告铺天盖地、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品牌,现在被百亿债务压得喘不过气。
你说这不是闹心是什么?
2010年,这个年份很多人都记得。
当年油车还特别吃香,广汽和菲亚特克莱斯勒一合计,干脆合伙搞个大买卖。
两家各拿一半股份,170亿的投资,气势汹汹。
那阵子,谁家有辆Jeep,走亲戚串门都能抬起头。
说出来还挺自豪:“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广告词在电视上天天滚动,孩子都能背出来。
2016年,广汽菲克的销量像火箭一样往上冲,一年卖了快18万台。
第二年,直接突破22万。
“风生水起”这词真没用错,合资的牌子在那时候就等于票子。
不过,你以为这就是美梦的结局?
还真不是!
2018年事情就不妙了。
央视“315”给点名——Jeep烧机油。
一下子,广汽菲克从神坛摔了个跟头。
消费者信心瞬间跌到底,朋友圈里都在传“千万别买Jeep”。
有人说,买车遇到烧机油,跟买彩票中大奖那概率差不多,可倒霉的人还真不少。
你说闹心不?
买车本来图的就是省心,结果一堆事。
企业赶紧出来道歉,做公关,可压根没人相信了。
销量一蹶不振,亏损跟雪球似的越来越大。
说句不好听的,曾经卖得多,赔得也多。
到了2022年9月,负债已经跳到81亿多。
眼睁睁看着家底都快掏空了。
2024年11月,广汽菲克撑不住了,直接申请破产。
2025年7月8日,彻底画上句号。
170亿,像泼出去的水,收都收不回来。
你说这钱去哪儿了?
有人吐槽,合资企业啊,决策慢、分歧多,市场环境一变,掉头就慢。
国产车一个劲往新能源上冲,合资的还是老一套,根本跟不上节奏。
有网友说得直白:合资企业啊,做得好时候比谁都风光,可出事就踢皮球。
谁都不想背锅。
广汽菲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你说,这170亿到底是市场的错,还是合资的天生硬伤?
再说车主的事,更让人揪心。
买了Jeep、菲亚特的,哪一个不是想着能用个十来年?
现在企业一倒,售后、维修谁来负责?
说是Stellantis中国接手售后,可没几个人真放心。
配件难买,维修慢得要命。
保值率更别提了,跟坐滑梯一样直往下掉。
有车主无奈:“我家那车,就是个摆设,心里苦啊。”其实大家最怕的,就是企业走了,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
网上吵得也热闹。
有人觉得,这就是优胜劣汰,市场规律该淘汰的就得淘汰。
有人却说,普通人买车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企业说垮就垮,怎么都不太讲理。
还有这么个问题你琢磨过没?
170亿全打了水漂,这么大个亏空,到底该谁负责?
投资砸进去全无影无踪,难道高管拍拍屁股就能走人?
说句让人心塞的话,合资企业的毛病不少。
决策慢,创新跟不上,国产品牌咄咄逼人。
新能源、智能化,国产品牌都玩得转,合资企业还在原地打转。
广汽菲克这样的例子,其实不是孤例。
市场变了,规则也变了,可有些企业还在老路上打转,哪有不翻车的道理?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替消费者不值?
钱花了,车买了,结果换来的是担心和麻烦。
合资企业倒了,普通人的权益就只能自己扛?
谁来管,谁来帮?
难道市场出了问题,全让消费者埋单?
再讲个现实点的,卖车时信誓旦旦,到头来只剩下一句“优胜劣汰”。
可普通人买一辆车,攒下多少年的积蓄?
现在品牌说没就没,责任全推给市场,这事你觉得公平吗?
有网友讽刺说,合资企业这几年倒下的多了去了,谁还敢放心买?
国产品牌都发力新能源,合资的还吃老本。
别说,真有点道理。
你说到底是谁的问题?
企业没跟上时代脚步,还是市场对合资模式不再买账?
170亿化成泡沫,几十万车主成了“孤儿”,这到底是谁的错?
市场讲究优胜劣汰没错,可消费者的钱不是白花的。
买辆车,图的就是安心,现在倒好,一地鸡毛,谁收拾?
有的人说,市场本来就残酷。可这个残酷,为什么总让普通人买单?
投资人,管理层,谁都不提赔偿,谁都不想扛责任。消费者的麻烦,只能自己吞?
现在的合资企业,有几个能跳出这个死循环?
你买的车,能保证三五年后还有售后服务?
谁能拍胸脯给你信心?
最后扯一句,这个局面真的就只能怪市场?
还是合资企业自己太能折腾?
你觉得,合资车企还有啥明天?
你说说看,这样的事,是不是该有人管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