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摩托车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了骑行的行列。
大家在享受风和自由的同时,关于车辆安全性能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热烈。
其中,有一个问题几乎是所有摩托车爱好者都思考过,或者在车友群里激烈辩论过的:当摩托车的速度提到120公里每小时,那个被很多人奉为“保命神器”的ABS防抱死系统,到底还起不起作用?
它真的是一道可靠的安全防线,还是在高速下的一种心理安慰?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情聊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件事,人在遇到突发危险时,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
是紧张,是肌肉收缩,是瞬间用上全身最大的力气去应对。
反映到骑摩托车上,就是大脑还没来得及思考,手已经死死地捏住了刹车。
这个本能反应,对于四平八稳的汽车来说可能问题不大,但对于只有两个轮子着地的摩托车,这一下“死亡之握”往往就是灾难的开始。
因为一旦刹车力度过大,超过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极限,车轮就会瞬间停止转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抱死”。
一个不转的轮子,在物理学上就失去了导向作用,你再怎么转动车把,车子也只会按照惯性的方向往前“搓”,你彻底失去了控制车辆方向的能力。
同时,车轮抱死也破坏了车辆行驶的动态平衡,很容易导致侧滑摔车,后果不堪设 Всего。
可以说,很多紧急情况下的事故,并不是因为刹车不及,而是因为不正确的刹车方式导致了失控。
这时候,ABS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它的全称是防抱死制动系统,听起来很专业,但工作原理说白了并不复杂。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反应速度超乎常人的“刹车专家”替你操作。
这套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以极高的频率实时监测车轮的转速。
当你猛地捏下刹车,系统一旦检测到某个车轮的转速急剧下降,马上就要抱死了,它就会立刻介入。
它的介入方式,就是以人手完全无法企及的速度,对刹车系统进行快速的“加压-泄压”循环。
这个过程一秒钟可以进行十几次甚至更多次。
你感觉到的,就是刹车手柄传来一阵轻微且密集的“哒哒哒”的震动感,这就是ABS在拼命工作的信号。
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车轮始终保持在一种“边滚边滑”的临界状态,既能提供最大的制动力,又不至于完全抱死而丧失转向能力。
现在,我们把场景拉回到时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
120公里每小时是个什么概念?
换算一下,就是每秒钟要前进大约33.3米。
这意味着,从你发现危险,到大脑做出反应,再到手脚执行刹车动作,这短短的一秒多钟,你和你的车可能已经冲出去了四五十米。
这么高的速度和这么大的动能,对刹车系统的考验是极其严峻的。
如果没有ABS,在这种速度下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概率非常高。
一旦抱死,车辆会瞬间变得极不稳定,制动距离也会因为滑动摩擦小于滚动摩擦而被拉长。
更可怕的是,你眼睁睁看着危险就在前方,却因为车轮抱死无法进行任何方向上的躲避,只能听天由命。
而如果你的车配备了ABS,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同样是时速120公里的紧急制动,你同样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刹车捏到底。
ABS系统会立刻接管,确保车轮不会抱死。
这会带来两个至关重要的好处。
第一,制动效率最大化。
根据大量的专业测试数据,在干燥良好的路面上,有ABS的摩托车紧急制动距离通常能比没有ABS的缩短10%到20%左右。
在120公里的时速下,这百分之十几的差距,可能就是好几米甚至十几米的距离,这在很多时候就是避免碰撞的关键。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保留了操控能力。
因为车轮没有完全抱死,它还在滚动,所以你的车头方向依然是可控的。
你可以在全力刹车减速的同时,进行小幅度的转向来规避障碍物。
这就把一个完全被动的局面,变成了一个虽然危险但仍有挽救余地的主动局面。
从“只能撞上去”变成了“有机会躲开”,这就是ABS在高速下最核心的价值。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ABS并不是万能的。
它是一个优秀的“摩擦力管理员”,能最大化地利用当前路面能提供的摩擦力,但它不能无中生有,创造出摩擦力来。
如果你是在结冰、积雪、有大量浮沙或者油污的路面上行驶,这些路面本身的摩擦系数就极低,地面根本“抓不住”轮胎。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ABS工作得再完美,制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车辆依然会因为抓地力不足而滑移很长的距离。
所以,不能因为有ABS就觉得可以无视路况,为所欲为。
此外,科技还在进步,现在很多中高端摩托车上还配备了更先进的“弯道ABS”,也叫MTC。
普通的ABS主要是在直线行驶时发挥作用。
如果在弯道中,车身是倾斜的,这时候如果大力刹车,车辆的惯性会使其迅速回正,偏离原来的过弯路线,很容易直接冲出弯道。
而弯道ABS通过内置的陀螺仪等传感器,能感知到车辆的倾斜角度,从而智能地调整刹车力度,允许骑士在弯道中以一个更安全、更可控的方式进行制动,这无疑又把摩托车的安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对于“摩托车开到120,ABS还有用吗”这个问题,答案是明确且肯定的:非常有用,甚至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在极限情况下,通过防止车轮抱死,显著缩短制动距离,并保留车辆的转向操控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骑行安全性。
但是,任何电子辅助系统都只是一个辅助,它是在你操作失误或面临极限状况时的一道安全网,而不是让你肆意挑战危险的资本。
真正的安全,永远掌握在骑行者自己的手中。
保持合理的车速,集中注意力,提前预判路况,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这才是比任何高科技配置都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技术是冰冷的,但我们对生命安全的敬畏和责任感,应该是温暖而时刻在线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