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逼中国车企“技术换市场”,这算盘打得我在火星都听见了
欧盟那边刚放出风,说要中国电动车企想进欧洲市场就得交出核心技术,我直接听乐了。这帮老爷们一边举着“市场经济”大旗到处指手画脚,一边干着最不讲市场规则的勾当,这双标玩得比巴黎时装周的模特换衣服还溜。
要知道,2024年10月他们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了35%关税,现在发现关税墙挡不住中国车的竞争力,居然想出这招。这不就是明抢吗?当年他们怎么指责别人“强制技术转让”的,现在自己抡起锤子砸得比谁都欢。有内部消息透露,欧委会正在起草的文件里,明确要求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厂必须分享电动车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代码——这跟让可口可乐公开配方有啥区别?
更讽刺的是,他们给这套操作披上了“提升欧洲产业竞争力”的外衣。说白了就是我们跑得太快,他们不想着怎么加速追,而是琢磨着给我们鞋底抹胶水。结果就是比亚迪、蔚来这些本来计划在欧洲大干一场的企业,现在不得不重新评估投资风险。毕竟谁愿意把自己埋头研发多年的核心技术,就这么白白送人?
我特意去翻了欧盟官员最近的讲话,满嘴都是“公平竞争”“对等开放”,但字里行间透着的全是“我玩不过就改规则”的酸葡萄心理。他们似乎忘了,创新最需要的是技术安全感和投入回报预期。今天能逼中国企业交技术,明天就能对任何国家的企业如法炮制——这套玩法真要成了,全球投资者对欧洲市场规则的信任还能剩多少?
看看咱们国内在干什么?六部门刚联合发布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计划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桩。这边在踏踏实实补基础设施短板,那边却在琢磨怎么抄近道、走捷径。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欧盟这套算盘注定要碎。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合作,而是强行转让技术从来就不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想想看,如果真靠这招能崛起,欧洲电动车早就该横扫全球了,何必等到今天?
说到底,这场博弈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了两种发展理念的正面碰撞。是选择开放合作还是保护落后?是坚持创新驱动还是墨守成规?欧盟正在用自己的行动给出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恐怕连他们自己的消费者都不会买单。
现在我最想知道的是:当欧洲消费者看着性价比更高的中国电动车被挡在门外,而自家车企又拿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时,他们会把选票投给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