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车突然开始“求中国用户懂”,A5L这设计到底真香还是尴尬?老司机实测,三大细节直接说人话

一年级豪华车突然开始“求中国用户懂”,A5L这设计到底真香还是尴尬?老司机实测,三大细节直接说人话

01
身边同事刚换了A5L。
我第一感受就是空间,后排躺下去有点过分的宽。
以前德系轿车总觉得人要适应车,这次反过来了。
轴距2969mm,实际车长接近4908mm。
没错,比一些合资C级轿车还有得一拼。
后排座椅能调到最大28度,腿托还能伸60mm。
大腿旁边还有118mm的宽护翼。
坐下那一刹那,感觉像被“头等舱”座椅涂了胶,沾上就不想起来。
打个比方,奥迪这座椅的包裹感算是把“云感”这个词直接做成了物理模型。
有点狠。

但是,舒适还不止这些。
76.8mm的高密度海绵夹层,加了9种按摩模式。
高速上试过,长途屁股没想象中酸。
以前开德系车,腰痛半天,现在这个能顶得住。
天窗也整得花哨,9个分区,又能隔99.9%的紫外线。
热量隔出来83.8%,很实在。
102颗LED和氛围灯联动,晚上开车进去就是KTV模式。

02
有人说豪华就看灯光和音响。
我先说实话,这套Bang & Olufsen音响确实不是盖的。
16喇叭,用上了VNC算法,风噪削弱不少。
在西湖边试音,关窗播放,外面吵闹基本听不见。
但这些功能不稀奇,真正让我注意的是中国定制的数智体验。
A5L这个“三屏一HUD”布局,主驾屏幕11.9寸,中控上去了14.5寸,副驾娱乐屏也10.9寸。
再加HUD投影,导航路况和HUD融合了,不再低头找路。
语音助手扩展了,支持多指令连续操作,手根本不用离开方向盘。
说人话,就是你一句“打开玻璃,把座椅调宽点”,它能一串一串帮你搞定,少很多繁琐。
还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
这个智驾不是纯电专利,A5L是第一款豪华燃油车用上。

本来我对激光雷达无感,但朋友下大雨体验了一次自清洁功能。
传感器没被泥水糊住,智驾辅助还能用,这个细节是给中国路况加的分。
以前那种通用套件,碰到杭州暴雨就失灵,这回妥协到了真实场景。

03
实际油门踩下去,动力别说德系底子,还是有点东西的。
第五代EA888发动机,高压喷油上了500bar,涡轮可调截面。
扭矩响应快了0.4秒,起步时候反应真有改进。
HDI双电机混动系统,支持部分纯电行驶。
比如在小区泊车或堵车,发动机甚至不工作,纯电慢慢挪。
变速箱端有P3电机,发电和动力输出都能兼顾,起步不抖。

操控方面,quattro四驱加持,毫秒级扭矩分配。
电子刹车,制动距离缩短,打方向不会推头。
运动版用的是加强五连杆悬架,弹簧和防倾杆都换了,底盘降低20mm。
高速切弯,感觉没啥侧倾。
渐进式变速转向,泊车灵活,跑高速不飘。
有一说一,这底盘调校是在中国路面上实测过,过减速带没德系车通病的生硬。

04
这里插个反向故事。
我前段时间帮另一个朋友试驾了一台号称“原汁原味”的海外豪车。
车座椅偏硬,天窗遮阳不够,高速风噪直往耳朵灌。
后来我问厂家,得到的回答是“中国用户早该适应”。
但A5L这次就不装了,直接把中国用户的细节拿来做主线。
这叫“车服务人”,说实话才是向东的智慧。

还有个比喻。
A5L这九分区智能天幕设计,有点像小时候院子里搭的蚊帐,防晒防热又能看星星。
但这次不是糊弄,是真升级。

我也琢磨过,奥迪这招有点像把“头等舱”的标准灌到所有座位。
过去豪车只顾自己“高级”,这次算是低头认栽,让中国用户决定什么是真舒适。

05
聊了这么多,说点实用建议。
A5L对于家里有长辈、路上高频出差这种场景尤其合适。
空间和舒适是硬指标。
带娃路上不怕闹腾。
数智体验,真正是解决路上操作繁琐的烦心事。
激光雷达和自动清洁,对于南方雨季和沙尘多的城市特别管用。
动力和操控可以满足热血青年的激情,又不牺牲实用。

过去觉得燃油豪华车是电车下面的“老古董”。
但奥迪这波定制,多少是给燃油车用户留了一条正路。
不是纯靠堆配置,是真琢磨中国环境和用户的日常。

反正买车怎么选,核心一句,越级空间、数智体验、德系底盘。
说人话,就是用起来舒坦,交钱不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