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万的碳纤维选装件,竟然只是个“装饰品”?小米SU7车主们炸了!390人集体退订,连2万定金都不要了,这波操作直接掀翻了新能源车市场的“遮羞布”。
曾经被雷军直播中“赛道级导流设计”吸引的车主们,如今心凉得像冬天的杭州。纸巾不动、风道无用、宣传视频疑似“特效加持”,这场信任危机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小米的信仰真这么不值钱吗?
一、“赛道级导流”翻车?纸巾测试揭露真相!
最初让小米SU7车主们炸锅的,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测试视频。
某位车主用鼓风机对着碳纤维机盖的开孔吹气,本该产生“赛道级导流”的风道竟让纸巾纹丝不动。这个视频迅速在维权群内刷屏,瞬间点燃了车主们的怒火。
高磊,一个杭州的程序员,曾经信誓旦旦告诉妻子:“这可是雷军的诚意之作!”如今,他只能对着手机里的退订短信发呆。再回头看小米在发布会上对碳纤维开孔的宣传视频,满屏“科技感”竟像是用特效堆砌出来的虚假梦境。
车主们发现,这个号称能优化气流、提升性能的设计,只不过是个“装饰件”,根本没有连接散热系统。
小米方面虽在5月7日发布了致歉声明,可维权群内的怒火非但没有平息,反而越烧越旺。群主刘航甚至翻出了雷军直播时的切片,与实车对比后,发现所谓“内部结构全改”的承诺,实际不过是多了一块塑料支撑板。这种“信仰被明码标价”的感觉,让不少米粉心寒到极点。
二、390人集体退订,834万定金成信任危机!
退订潮的规模之大,连小米自己可能都没料到。短短几天内,维权群人数激增至390人,累计退订金额高达834万元。
最让车主愤怒的是,小米在短信中明确表示“定金不退”,这无疑是给本就糟糕的局面火上浇油。
有车主表示:“我们不是非要退车,而是要个说法!”上海某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的工程师甚至直言,这种“装饰件卖功能价”的操作,已经触碰了消费者权益的底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如果宣传视频存在误导性气流特效,车主完全可以主张3倍赔偿。
小米试图用赠送2万积分(折合2000元)来缓解车主们的怒火,却被群内戏称为“用代金券修补信任裂缝”。而雷军在5月10日发布的微博“最艰难的时期”,更被网友解读为“危机公关的情感牌”,但显然,这张牌打得并不高明。
三、装饰件卖功能价?新势力车企的集体尴尬!
其实,小米SU7的问题并不是个例。
2023年,某新势力品牌就因类似问题被判退一赔三。当时,该品牌的“高性能风道设计”被车主发现只是一个装饰性开孔,最终,法院判决该车企退车并赔偿车主损失。
小米此次事件,也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新能源车企的营销套路。赛道级性能、智能科技、极致设计,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标签背后,究竟有多少是真材实料,有多少是“特效加持”?消费者需要的不只是炫酷的宣传视频,他们更想要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
而这场维权潮,不仅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让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信任关系受到了冲击。毕竟,消费者的信任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却可以在一夜之间崩塌。
四、雷军的信仰价值几何?车主的灵魂拷问!
对于小米SU7车主们来说,这次事件最大的伤害不是金钱,而是信任的破裂。
曾经的米粉们愿意为雷军的“诚意之作”买单,可如今,他们却不得不问自己一个灵魂拷问:“如果发现女神的精修照是假,你还会为她的素颜买单吗?”
高磊的手机锁屏壁纸至今仍是SU7驰骋纽北赛道的宣传视频,可他已经无法再相信这辆车的性能。当笔者问他“如果小米开放重订是否会再给机会”时,他苦笑着摇头。这种信任的裂缝,恐怕不是一两句道歉就能弥补的。
车主们的退订潮,也正在改写新造车势力的游戏规则。未来,新能源车企如果还想赢得消费者的心,就必须做到产品与宣传的真实一致。否则,这场信任危机的余震,可能会波及整个行业。
结语
4.2万的“碳纤维机盖”,让390人集体退订小米SU7,这不仅是一次消费风波,更是一场对信任的深度拷问。消费者要的,不是噱头满满的宣传片,而是真正可靠的产品。这场834万的信任危机,给小米和整个新能源车市场敲响了警钟:信任不是用代金券修补的,更不是用情感牌安抚的。
你会为素颜买单吗?
最后,车主们的怒火能否换来一个真诚的答案?也欢迎你来聊聊: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事件,会选择退订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