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想到,去年我试过那款AION RT,坐在车里没几分钟,就被那浓浓的塑料味击退。可是现在这个焕新款,包装竟然用上了100%皮质软包,内饰感觉品质一下拉上去了。这点让我挺好奇,难道只换个皮质材料就可以提升整体档次?还是说,这其实是再用点心的小策略——让人觉得用料更讲究,实际成本变动不大?(这段先按下不表)
刚刚我翻了下笔记,看到有个细节,驾驶席座椅的调节按钮竟然变成触控式,比之前那电动按钮多了点科技感。这样设计挺刁,平时调节不用找按钮,只需要轻轻点点,哪怕是夏天手上出汗,也能很快找到调节点。可我心里在想,调控力度会不会难到老人或者不惯科技的用户?这是我平时的观察,用户喜好就是这样,有时候越高大上,反而越不友好。
大概大半个车的配置都在均衡。650公里续航,估算下来,按照百公里14度电的充电成本(这估算有点模糊,城市电价浮动大),一公里的电费大约能算到0.2元。那,想想我用的这车一年跑个两万公里,电费也就四千左右,算不上贵。只累计使用五年,电池残值是不是还能保证好点?这思考倒是挺现实的——换电池虽然贵,但寿命跟技术进步也在跑,谁敢说五年后还值不值这个价?
有个细节让我觉得挺巧的。早上碰面一个销售,他一边用手机刷着车的宣传片,一边说:新款的外形几乎没变,但细节处理上都挺到位,改进真不少。聊到半截时,他突然停顿了,你要不要试试?手感比以前顺滑多了。我突然好奇,这种细节会不会让消费者觉得价格涨了点,实际上成本扁平化处理?反正市场上很多都是用细节打动人心——你不说话,只靠这种微妙的变化,上门的用户就会觉得这车更有诚意。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其实我挺嫌麻烦的,竞品里,哪一款车的细节设计更紧凑点、材质更扎实点,真的是个看着不容易发现的差别。比如竞品X,坐垫用的是真皮,载人128公斤,长时间坐确实舒服。埃安这个用料讲究,但你试试后就会发现,软包面积大,触感好归好,但耐用性我还是存疑。你们有考虑过,买车时最看重的到底是外观还是用料?(这段话题偏离了,咱们暂时搁一边)
你知道吗?我一开始以为,盖碗那样的大灯和线条,就是个逢场作戏的花哨,实际上,转头看看技术,风阻系数的确过关。那辆车,修长流线让风顺滑通过,就像骑自行车时,风一过去的感觉——其实我觉得,风阻数值调得越低,长途才越划算。你遇到过,开快车时车的安稳感会不自觉增强一点?剩下的问题:这些微小的调校,到底会不会被车主注意到?还是仅仅设计师的暗示?
咦,我说一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也许,新能源车能跑得那么远,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电池的硬实力,而是车身轻量化做得好。这点挺合理,因为我记得老板曾说,造车就像做菜,少油少盐,才调得出好味道。轻一点,能省电,续航也就长一截。这是不是一味追求技术的极端,还是厂家也在暗示给我们看:我越轻,跑得越远?(这答案我自己也没底,只是胡猜)
其实我还在琢磨,价格大战会是个什么局面。新RT其实配置不错,照理说,市场价在18到20万之间,算是厚实了。可是我觉得,有没有可能明年价格会突然跳水?或者打折力度大一些?毕竟,市场上,喜欢省钱的用户不在少数。这样环境下,一辆车在杭城、上海,实际到手价差距可能有3到4万,究竟买哪款?你会怎么选?
说到这,我突然意识到,车里面那些细节,比如那个零重力座椅,真的是可折叠的梦幻坐具吗?还是只是个噱头?我倒觉得,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份用心。比如刚才修理工说的:你别这些花哨的东西,关键还是实用。车不是收藏品,毕竟你每天都得用。细节起码能让人多一点心情,开心点用车。
嗯……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那张车在雨中行驶的照片。雨水沿着流线溜下车身一瞬间,觉得这个新车线条还挺有性格的。你说不定真要考虑到,雨天行驶时,空气动力学带来的差异究竟有多大?对于日常驾乘,差别可能微不足道,但如果追求那些微小的优化,是不是就有点对了的感觉?这就让我疑惑:我们买车,真的只看实用性吗?还是背后藏着一股对完美的执念?
我剛好想到一句:我虽然试过很多不同品牌,但每次看到新车,心里都还会冒出个疑问,究竟我们是不是在追求一个完美的符号——那其实不光是车的性能,还包括我们对未来的想像。一辆车,怎么能满足那么多人心?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不停买买买?
这段时间,旁边的朋友还一直催我换车,问我:你啥时候考虑入手新款?价格合适就买。嘿,搞不懂,市场上那么多限时折扣,是不是其实心里总会期待个折扣价的招数?还是说,消费者的心理战术,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我总觉得,买车这事,像在一场暗中的比赛,既要看价格也得看感觉,这个感觉往往比技术还重要。
唉,还不如就这样,开着这辆战斗多年的旧车,惯了那份忍耐力。但又想,或许下一次买车,真的会偏向那份相信感。对了,这新款的导航系统会不会让人觉得更智能,其实我在想,像我这样的普通用户,有多在意导航的精准?还是,感应的那份灵敏,让人觉得这车更贴心?这其实也挺搞笑的——觉得车懂你,是不是一种微妙的情感寄托?
最后我还是想说,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但到底我们在追求什么?这是个问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简单的舒适感,反倒才能真正入心?还是说,我只是慢慢变得懒了,不想再折腾。反正,明天就去看那家4S店,试试新RT的座椅,心里默默计算,2024年还能剩下多少电?你会不会也开始对未来的油耗、电费,有点期待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