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刚停,停车场还残留着一股泥土与柏油混合的味道。几辆崭新的银河M9安静地列队,蚊子绕着明晃晃的车头灯直打圈。你要是这会路过,或许也会产生点好奇——这些号称“6座皆为VIP”的家伙,到底是个啥体验,真的能让每一排乘客都当大老板么?
预售价19.38万元起步,定出的,还不是个含糊的价码。短短24小时,预售订单就摸上了4万台,这效率也够吃一惊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莫不是大家都被奥迪后排座椅的传说刺激到了,开始讲究“全家六口人,人人都有按摩椅”?
以旁观者自居,这么多年来见的车和人多了,每次新车上市,总免不了几拨刷屏:参数堆得像期末试卷,配置说得跟太空舱似的,最后还得来一轮配置对配置。消费者心里那点算盘,其实也不都难算。银河M9这次的主打,是6座旗舰,2+2+2布局,说白了,就是家庭本位,商务应酬也能扛。
车长5.2米,轴距3030mm,六个座位全电调,二排还是航空椅——加热通风按摩俱全,第三排的乘客总算也告别了“忍者神龟打坐”,虽然只有加热,通风仍无缘。说起来,各家品牌都喜欢在三排配置上卡一刀,怕不是供应链都被冷风统治。不过买的是整体氛围、空间体验,副驾驶可以帮主驾揉揉背,三排起码不必憋屈着摸大腿下车。空间可拓展到2171L,运大件、铺大床、全家露营,算是个全能工具人。
看参数还是挺让人爽的。但参数表凹得再漂亮,低配/高配之间依然隔着一条不见血的“鄙视链”——冰箱、AR-HUD、顶级音响、吸顶屏……大部分只有高配才给足,你只买入门款,后悔的可能性,大概率跟你半夜突然觉得自己老婆不再可爱一样,属于“突如其来且不可挽回”的。车厂很懂心理学:配置给得高,价先拉满;大家咬牙一上高配,“为家人,也不图自己舒服”这套话术,收割情感附加值,一点不比婚介公司差。
智能化部分,银河M9这套H5智驾系统:1016 TOPS的算力、激光雷达、32个传感器,城市、高速NOA、全场景泊车,甚至硬件能力直接用到交付,不搞“买车半年用不上”那套虚头巴脑。芯片风头正劲的时候,堆参数已经成了本分,能不能少一点“按键无用、语音破音”的无效交互,全靠实际体验。全车语音、AI助手Eva、分屏观影,这一套下来,理论上应该能忽悠小学鸡安静看片、辅助老司机一边叨咕一边找路。如果哪天副驾AI能跟车主聊聊理财建议,我觉得那才叫真智能。
动力和续航就更好玩了。雷神混动、三电机、900牛米扭矩,零百4.5秒——谁还记得开大面包的尴尬岁月,现在6座家庭车都想跟性能车直播掰手腕。纯电版100/210/230公里可选,油电综合续航能做到1500km,敢情以后跑川藏线都不用准备尿素了。外放电、快充、800V高压平台,想想以后堵在服务区,隔壁大哥还在关注排队洗手间,你这边天冷烧杯咖啡,天热拿冰箱冷饮,全都能行。当然,前提是不买入门版——入门款总能让有追求的人长点后悔药效。
但话说回来,每次新车推广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智能化、空间、豪华感加一块,真的能对应到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吗? 体验座椅按摩时你会觉得自己像股东,实际清理第三排座椅上掉下的饼干渣时,也可能想起打工人的本分。流畅的语音操控,某天也许会在你怒吼“开天窗”的时候,机械地回一句:“未检测到天窗,请尝试升级系统。”技术进步很美好,但每一步都在为下一个故障埋钉子。
至于价格,19.38万的起步价放在当前国产新能源六座车市场,多少有点“诚意吸流量,高配下狠刀”。你说买低配,家里那口子看了高配宣传片,晚上多半会背着你刷二手车频道考虑“未来可期”。毕竟,国产新势力已经学会了比配置比服务,剩下的,是谁能让每个家庭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优等生”。
最后,关于六座皆VIP的标题,我总怀疑它其实是一场心理暗示。车厂做不到每个人都是VIP,用户也很难逢买必爽。六座电动调节,终极极乐么?未必。就像世上没有绝对安全,也没有绝对的舒适。功能一层层攒上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无意中,把每个人的期望值调得越来越高?
作为专业旁观者,我其实很想把这些功能体验收一遍,然后等新车三个月后的真实用车感受刷新我的职业认知。你会选择打折入门,还是咬牙上高配?你信任AI,还是更想要个手动开关?你能坦然处之功能渐多的问题,还是会怀念那个扶老携幼、徒手开后备厢的年代?
有时候,我怀疑我们追求的那个六座皆为VIP,是不是其实,每个人都只是想坐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舒服座”,其他事情,交给后排的AI慢慢去解。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