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省油不省钱?轮胎成吞金兽,两年油费全打水漂!

最近,很多开上了新能源电车的朋友们心里可能都在犯嘀咕,当初下决心买电车,图的就是告别加油站,省下一笔可观的油钱。

可开了一两年下来,账本一算,怎么感觉这钱包好像也没比以前鼓多少呢?

反倒是一项新的开销,像个无底洞一样,悄悄地吞噬着我们省下来的油钱。

这项开销,就是我们脚下那四条不起眼的轮胎。

电车省油不省钱?轮胎成吞金兽,两年油费全打水漂!-有驾

在不少车主群里,晒轮胎更换账单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凡尔赛”,有人开玩笑说,辛辛苦苦开电车两年,好不容易从油价的“魔爪”里省出万把块,结果去轮胎店一趟,换四条胎,这两年的努力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每一个新能源车主,甚至是准备买车的朋友们好好琢磨一下。

要说清楚电车轮胎为什么这么“金贵”,咱们得先从电车本身说起。

它和我们开了几十年的燃油车,在骨子里就有几个天生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恰恰都成了轮胎的“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就是体重问题。

您别看电车和同级别的油车长得差不多大,但它可是个实实在在的“重量级选手”。

多出来的重量,主要就来自于车底下那块硕大沉重的动力电池。

现在主流的纯电车,电池包的重量普遍在五六百公斤,相当于车里随时都坐着七八个成年人。

这么一来,一辆普通的家用电车,整车重量轻松就能超过两吨,一些中大型的SUV更是直奔两吨半而去。

相比之下,同级别的燃油车,一般也就一吨半左右。

这多出来的几百公斤,平时开车感觉不明显,但这份压力可是实实在在、每时每刻都压在这四条轮胎上的。

电车省油不省钱?轮胎成吞金兽,两年油费全打水漂!-有驾

这就好比让一个人天天背着几十斤的沙袋走路,他的鞋底肯定比别人磨得快得多。

轮胎的橡胶就在这种持续的重压下,加速磨损,寿命自然就短了。

有汽车品牌的内部维修数据就透露,他们旗下的一款热门电动SUV,因为车重较大,前轮的平均使用寿命,竟然比结构相似的燃油车要短上将近八个月。

这八个月的差距,换算成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其次,是电车的“暴脾气”。

开过电车的朋友肯定都对那种随叫随到的动力印象深刻。

等红绿灯的时候,只要你愿意,绿灯一亮,电门稍微深踩一点,车子就能像出膛的炮弹一样冲出去,那种瞬间的推背感是燃油车很难比拟的。

这种体验确实很爽,但对轮胎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燃油车的发动机需要一个转速攀升的过程,动力是逐渐释放的。

而电动机不一样,它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在通电的瞬间就爆发出最大的扭矩。

这就意味着,每一次你激情澎湃地起步,强大的力量都会在零点几秒内狠狠地作用在轮胎上,与地面发生剧烈摩擦。

电车省油不省钱?轮胎成吞金兽,两年油费全打水漂!-有驾

轮胎店的老板们早就看穿了这一切,他们半开玩笑地说,现在看到挂着绿牌的车开进来,眼睛都会放光,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一笔“大生意”。

他们形容电机的起步就像在“烧胎”,车主每一次享受加速快感,其实都是在给轮胎的寿命“办理注销手续”。

除了车重和动力,还有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隐形杀手”,那就是动能回收功能。

这个功能设计初衷是好的,通过车辆减速时的反向拖拽力给电池充电,从而增加续航里程,让我们少跑几趟充电站。

但是,这种反向的拖拽力,同样需要通过轮胎和地面的摩擦来实现。

尤其是在一些动能回收力度调得比较高的模式下,轮胎不仅要承受车辆前进时的驱动力,还要在松开电门时承受一股持续的制动力,一来一回,就像被反复拉扯一样,磨损自然也就加剧了。

如果说这些物理特性是电车轮胎“短命”的先天因素,那么,当前市场配套的滞后,则更是加剧了这个问题。

很多车主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直到轮胎磨损严重,去店里准备更换时,才从师傅口中第一次听到“电车专用胎”这个词。

什么是专用胎?

简单来说,就是轮胎厂商针对电车“重、快、静”的特点,专门优化设计的产品。

比如,它的胎体结构更坚固,能更好地支撑沉重的车身;橡胶配方更耐磨,能更好地抵抗大扭矩的撕扯;胎面花纹和内部结构也经过特殊设计,加入了静音棉等材料,用来抵消电车因没有发动机噪音而凸显出来的胎噪。

电车省油不省钱?轮胎成吞金兽,两年油费全打水漂!-有驾

问题在于,在销售环节,很多汽车销售并不会主动、详细地向消费者说明原厂轮胎的特殊性以及更换时的注意事项。

不少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原厂的专用胎磨损后,就近找了个轮胎店,按照以往开油车的经验,换上了一条尺寸相同的普通轮胎。

结果可想而知,普通轮胎根本无法适应电车的工作强度,往往跑个三五千公里,就会出现吃胎、偏磨等各种问题,不仅花冤枉钱,还存在安全隐患。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把整个配套产业链都远远甩在了身后。

这本身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体现了中国在汽车工业换道超车中的强大活力。

过去在燃油车时代,汽车厂商一款车型的更新换代周期很长,轮胎企业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数据采集、产品研发和市场测试。

而现在,造车新势力们几乎每个季度都有新车型、新款式发布,对轮胎的尺寸、性能要求也五花八门。

这让传统的轮胎研发流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适配数据的收集速度根本跟不上新车上市的速度。

这就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青黄不接”的局面:一方面是海量的新能源车主需要更换轮胎,另一方面是真正经过充分验证、完美适配的专用轮胎型号却相对有限。

这种信息差和产品差,也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他们用一些普通轮胎冒充所谓的“电车专用胎”,变相抬高价格,收割那些不太懂行的车主。

也难怪有网友呼吁,应该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易损件市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

电车省油不省钱?轮胎成吞金兽,两年油费全打水漂!-有驾

当然,除了车辆本身和市场环境,我们自己的驾驶习惯,也是决定轮胎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

在车友群里,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

有位车主发的照片里,轮胎内侧已经磨穿,露出了里面的钢丝,后来经过大家一番“会诊”,才发现罪魁祸首是自己每天在商场狭窄的地下车库里,为了图方便,经常“原地打方向盘”蹭车位。

这种操作会让轮胎侧壁承受巨大的剪切力,是毁胎的头号杀手。

还有那些沉迷于“零百加速”的车主,每一次享受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都是以轮胎的“生命值”为代价的。

所以说,想让电车真正成为省钱的工具,我们自己也得更新一下知识库,补上一堂关于轮胎养护的认知课。

首先,要学会温柔地对待电门,尽量保持平稳起步和线性加速,减少急加速和急刹车的次数。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比如避免原地转向,定期检查并保持标准的胎压,因为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不正常的磨损。

再者,当发现车辆行驶出现跑偏或者方向盘抖动时,及时去做一次四轮定位和动平衡,这笔小小的保养费用,从长远来看,能帮你省下更换整条轮胎的大钱。

面对这个新兴的市场痛点,一些车企也开始动起了脑筋,推出了所谓的“轮胎终身质保”套餐。

听起来很诱人,但仔细一看附加条款,往往会发现里面写着“每五千公里必须回店进行付费检测”之类的规定。

这套路是不是有点眼熟?

它和当年加油站里推销“燃油宝”的逻辑颇有几分相似。

说到底,真正的保障,还是来源于我们消费者对产品知识的了解,以及我们自己科学、爱惜的用车方式。

电车轮胎的问题,是技术快速迭代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烦恼,随着专用轮胎技术的成熟和市场价格的回归理性,以及我们驾驶习惯的逐步适应,这个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