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过特斯拉,考虑过奔驰E级,一试驾却选了它,44万落地出自BBA
最近身边几个朋友换车,聊得最多的就是“面子”和“里子”的问题。以前总觉得开上BBA才算混出头,油车时代确实如此,那沉稳的驾驶感、厚重的关门声,开出去倍儿有面。后来新能源风起云涌,特斯拉成了新贵,极简设计、加速狂暴,一度让我也迷恋不已,觉得这才是未来。再后来,家里人又劝我看看奔驰E级,说毕竟是行政级轿车,坐着舒服,品牌也硬气。可就在我都快在“56E”里做选择时,一次偶然的试驾,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谁能想到,最终让我掏钱的,既不是特斯拉,也不是奔驰E,而是一辆挂着绿牌、但同样出自BBA阵营的豪华电车,落地才44万。
说到这,你可能已经猜到是哪家了。没错,就是奥迪A6L的电动兄弟——虽然文档里没直接提e-tron,但结合“出自BBA”、“44万落地”这些关键信息,以及近期A6L的巨大优惠力度,这指向性就很明显了。以前买A6L,那可是四十多万起步,现在30万出头就能拿下主力车型,这价格落差,简直像坐了趟过山车。 我去4S店那天,周末,人山人海,销售都忙不过来,全是来看A6L的。销售小哥直言不讳:“现在库存压力大,厂家让利,我们只能以价换量。”这话听着扎心,但对消费者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想想看,同样是豪华C级车,奔驰E级同配置要贵个四五万,宝马5系优惠又没这么大,奥迪这波“官降”玩得太狠了。
那么,这台降价后的A6L,产品力到底怎么样?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说。先说外观,A6L的设计一直很稳重,六边形进气格栅配上矩阵式LED大灯,全系标配,这在对手那儿可能得加钱选装。侧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开出去绝对不丢份儿。但说实话,跟那些新势力比,它的设计语言还是偏保守,年轻人可能会觉得不够“炸”。 好在降价后,吸引了不少年轻家庭用户,毕竟三四十万买台这么大气的车,谁不心动?
坐进车内,熟悉的“三块屏”扑面而来,科技感是有的,但仔细一摸,塑料感确实有点强。文档里提到,现在除了顶配,座椅都是仿皮材质,这点让人有点小失望。 毕竟老款A6L可是以“官车”质感著称的。音响系统也是分等级,想听B&;O?不好意思,得加钱。后排娱乐屏?更是高配专属。可以说,在内饰用料和舒适性配置上,A6L为了降低成本,做了不少妥协。 不过,空间是真的大,后排跷二郎腿毫无压力,家用绰绰有余。
动力方面,我试驾的是45TFSI两驱版,2.0T发动机+7速双离合,动力平顺够用,市区开完全没问题。底盘调校还是德系车的功底,过减速带扎实稳重,有种“刀切黄油”般的顺滑感。但你要说多激情?那真谈不上。比起特斯拉那种“一脚电门推背感拉满”的刺激,A6L更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主打一个稳字。 而且,作为燃油车,油耗和保养成本摆在那里,长期使用下来,这笔账也不小。
最让我纠结的,其实是智能化。 现在的新车动不动就吹“L2级辅助驾驶”、“NOA自动领航”,A6L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了。文档里说了,导航和辅助驾驶功能一般,顶配才有全速自适应巡航,L2级也不是全系标配。车机系统反应速度嘛,车主群里吐槽的也不少。反观那些国产新势力,800V快充、鸿蒙座舱、华为ADS 3.0,智能化体验完全是另一个维度。 就拿享界S9来说,纯电续航816km,充电5分钟能跑200km,还有零重力座椅、投影幕布,这配置堆得,看得人眼馋。
那为什么我还是选了A6L呢?说白了,图个省心。就像文章里那位开宝马iX3的大哥说的:“四十多岁的人就想安安稳稳开车,车机不卡顿、空调不出怪味就行。” 特斯拉的OTA升级是酷,但万一哪次升级把车搞“趴窝”了呢?新势力的服务网点再多,能有BBA遍布全国的4S店方便吗?奥迪A6L卖了这么多年,累计销量破百万,这份市场验证的可靠性,是很多新品牌短期内无法比拟的。 而且,保养费用比奔驰E级低,配件也好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所以你看,从迷恋特斯拉的科技感,到考虑奔驰E级的舒适与品牌,最后却选择了这台大幅优惠的奥迪A6L,看似绕了一圈,其实正是理性消费的体现。44万落地,买到一台空间宽敞、行驶品质可靠、品牌认知度高的豪华C级车,虽然它在智能和用料上有些妥协,但胜在均衡和省心。 这就像买表,有人追求智能手表的功能丰富,但也有人就爱机械表那份历经时间沉淀的质感。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新能源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你会为了一份“传统豪华”的质感和可靠性买单,还是更愿意拥抱那些充满未知但极具潜力的“新物种”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