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圈子里,“卷”已经不是新词了。你以为今年已经卷到头了,明年一看,人家还能多卷一圈。智己,正是把“卷极致”这口号用得炉火纯青:LS6预售现场,人山人海,不似买车,更像春运抢票。刘涛一袭西装站台,不怕场面失控,只怕发布会说漏了配置信息。硬货?什么叫硬货,66度大电池,1500公里综合续航,800V超快充,再加上那句标语:“我们做行业唯一,首个,之最。”
可别以为这是虚张声势。预售价刚一公布,订单就破万。门店品鉴火爆,试驾、上市、交付连轴转,一套流程下来,比高考还紧凑。看场面,智己确实是增程车市场的新晋“王炸”。
让人瞠目结舌的配置背后,是对新能源市场极限的挑战。别看新能源汽车好像如日中天,实际还有一半用户在燃油车怀里摇摆。续航焦虑、冬季出行体验差、补能痛点,“增程亏电”遭人嫌弃,这些问题不是技术简单升级能解决的。刘涛的看法很直接:“能源是手段,体验才是目的。”巨兽级电池、超长纯电续航,本质上是用技术为用户焦虑开药方。
说到极限续航测试,新LS6直接把Model Y拉出来“对战”。同样的电量,LS6跑了三倍路程,还在上海到北京的拉锯战中率先抵达终点。工程师团队跑遍全国,什么唐古拉山、海拉尔极寒冰原,不是地理活地图就是汽车测试游侠。突破不是喊口号,是靠万里实测堆出来的。每项极致体验,都浸泡着工程师的汗水和自负。
但别光看电池和性能。智己背后,有上汽这棵参天大树。从发动机效率到电池安全、供应链布局,上汽的底蕴让智己有底气做“最稳的技术突破者”。亏电油耗5.32L/100km,电油综合能耗2.07L/100km,安全纪录十五万台0自燃。高品质,硬实力,不玩忽悠。全球顶级供应链公司加持,让智己每颗螺丝、每块电池都精益求精。
智己,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不只是高端车,更是品牌向上的核心抓手。数字底盘、固态电池、800V平台、高阶辅助驾驶,通通得是技术“首秀”。这不是普通造车,这是科技树全节点点亮,既要反哺集团,也要树立起“上汽=高价值”的市场认知。智己LS6这步棋,新一代的舒享空间、智能体验、数字底盘,全方位刷新用户认识。
可现实总有点反讽。技术卷上天,销量却没起飞。智己全年交付目标10万辆,只完成了1.9万辆。对比特斯拉Model Y,销量差距堪称“吊打”。刘涛坦言,智己现在进入2.0阶段,拼的就是效率和盈利。“年底全成本盈利”,更像钢丝上跳舞,是生死边界的试验。
如何破局?智己用两条腿走路。产品上,纯电和增程并进,矩阵式布局。新LS6四款车型,既有超级增程,也有纯电,售价覆盖20万-28万区间。LS9也即将用“恒星”增程技术登陆,瞄准大型SUV市场。市场上,国内外齐头并进,已经入驻东南亚、墨西哥、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外核心区域。尼泊尔豪华电动车市场频道,智己直接首位。
所有人都在问,智己是否能打破“新势力巨亏”的魔咒。技术能卷,体验能卷,销量、盈利能不能卷出来?刘涛给出回答——年底必须实现全成本口径的当月盈利。这不是许愿,而是狠下心的破局。品牌之路很长,“唯一”“首个”“之最”,不是口头禅,是生死线。
智己成长史,其实也是中国新能源车企突破自我界限的故事。从用户痛点出发,以技术极限为标尺,加上大厂实干与供应链底气,再配上跨国布局和盈利硬指标。这就是智己,把复杂市场现象用一句话拆解——“只有最好的,才配被用户选择。”至于能否成为行业“唯一”,能否破局,谁都无法预判。但智己显然决定不留退路,只留一个方向:向上。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