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如同诸葛亮挥斥方遒,运筹帷幄,令人瞩目!
Q1财报数据一经公布,便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725亿营收,56.7亿净利润,70万辆的销量,创下历史新高!
这成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堪称傲视群雄。
这份辉煌,并非虚张声势,而是吉利实力的真实写照。
这几年,吉利动作不断,战略调整更是步步惊心。
先是发布了雄心勃勃的《台州宣言》,高举“战略聚焦”的大旗,随后便展开一系列雷霆行动:极氪与领克品牌合并,极氪私有化……这一连串的举动,究竟预示着什么?
吉利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首先,让我们聚焦吉利银河星愿的成功。
这款车精准对标比亚迪海鸥,采取了“贴身肉搏”的战术,价格略逊海鸥一筹,却在配置上实现了全面超越。
空间方面,星愿的轴距比海鸥长近400毫米,后排空间宽敞得如同乘坐头等舱,完全不输B级车;超大的后备箱,足以容纳全家出行的所有行李,自驾游再也不用担心空间不足。
续航方面,星愿CLTC工况下的最大续航里程达到410公里,更配备2.2C快充技术,21分钟即可充至50%电量,这速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相比之下,海鸥的续航和快充速度便显得相形见绌。
吉利此举,如同项羽以精兵强将挑战刘邦的百万大军,以更高品质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直击市场核心。
这背后,是吉利“战略聚焦”的成功实践,不再是过去的“撒胡椒面”式发展,而是集中资源,打造具有爆款潜力的车型。
接下来,极氪私有化,无疑是吉利战略调整中的关键一环。
此举意在精简组织架构,实现“一体化”运营。
此前,极氪和领克两大品牌产品线存在重叠,研发、销售渠道、供应链资源分散,导致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
如今合并后,技术、渠道、供应链实现深度协同,将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这如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合纵连横,抱团取暖,方能抵御强敌。
吉利此举,正是为了增强整体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极氪私有化之路并非坦途。
极氪过去几年的巨额亏损,给吉利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私有化后,吉利必须迅速扭转局面,提升盈利能力,这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吉利不仅在业务上进行“瘦身”,还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增肌”。
他们大胆引进轮值总裁制度,这在互联网公司较为常见,但在传统车企,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
轮值总裁制度,可以有效培养管理人才,避免形成内部派系,提高决策效率。
这如同古代帝王任用贤臣,轮流执政,既能锻炼人才,又能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然而,此制度也暗藏风险。
汽车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截然不同,它需要长期稳定的战略方向。
轮值总裁任期较短,可能会导致战略调整频繁,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吉利需要在制度实施中,找到平衡点,避免顾此失彼。
吉利的这次改革,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言,“攻其必救,守其必攻”,既有战略收缩的“减法”,也有资源整合的“加法”,更有管理创新的“乘法”。
吉利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关键在于能否在智能化、国际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吉利能否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
你如何看待吉利的未来?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