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一上高速,我就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参加一场大型的修仙渡劫现场。旁边呼啸而过的大货车就是你的天劫,各种突然变道的“马路阎王”就是你命中注定的劫数。这时候你车上带了什么功能,就约等于你出门前在身上贴了多少张护身符,说白了,都是玄学。
今天就有人问,高速上啥功能最保命。这个问题问得好,但又很天真。仿佛有了这几样东西,你就能在雷劫下毫发无伤。不装了,我摊牌了,这些所谓的安全功能,本质上都是给你这种脆弱的人类,提供一种“我还能再抢救一下”的心理安慰剂。
第一个,胎压监测。这玩意儿简直是汽车工业里最伟大的“老妈子”式发明。
高速上最怕啥?不是堵车,不是没油,是爆胎。时速120公里,duang一下,车子直接变成一个失控的铁陀螺,什么驾驶技术都没用,耶稣都留不住你,我说的。数据说高速上70%的事故跟轮胎有关,这话术就很有意思,没说是不是因为爆胎,反正就跟它有关。
胎压监测,就是你那个永远在你耳边唠叨的老妈。它不会帮你解决问题,但它会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你:“儿子,轮胎气压不对了!”“你看看你,又低了!”“再这么跑下去就要出事了知不知道!”。它就在那里亮个灯,滴滴响,用一种机械式的关怀,疯狂地增加你的精神内耗。
有用吗?当然有用。在你彻底把这事儿忘到九霄云外之前,它至少能把你从“无知者无畏”的傻乐状态,拉到“心知肚明但就是懒得动”的焦虑状态。对于预防爆胎这种事,从傻乐到焦虑,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能过,就是能过。很多人看着报警灯,心里想的是,“再开五十公里到服务区再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你看,技术永远败给人性。
第二个,自适应巡航,ACC。这玩意儿吧,我愿称之为“舔狗模拟器”。
长途开车,最累的不是手,是右脚。一直踩着油门,感觉整条腿都和车融为一体了,还是僵硬的那种。ACC的出现,就是为了解放你的右脚,让你体验一把当“渣男/渣女”的快感。你设定一个速度,设定一个跟车距离,好了,你的车就变成了一个无情的“舔狗”。
前车快,它就跟着快,绝不让你跟丢;前车慢,它就跟着慢,绝不给你压力;前车刹停,它也跟着刹停,还帮你保持安全距离。多贴心,多智能。简直是当代科技爱情的典范。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舔狗的比喻可能有点伤人,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特别传神?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ACC也是。你以为解放了双脚,就可以玩手机、看风景,甚至打个盹了?你把它当辅助,它就把你当全部。可万一前面那个车,是个“颠公”附体的司机,突然来个极限变道加塞,或者一脚急刹,你这“舔狗”稍微反应慢了半拍,系统CPU直接干烧了,那直接就是“咣”的一声,上演一场惨烈的追尾之吻。到时候别说解放双脚了,你可能要喜提一副新的钛合金双脚了。
所以,这东西不是让你放松警惕的,它是让你在保持警惕的情况下,腿能舒服点。加大加大加大的舒适,但风险一点没少。
第三个,车道保持辅助。这个功能,简直是当代“雷电法王杨永信”。
这功能争议最大。很多人,尤其是我这种中年人,特别烦它。开着开着车,稍微压了点线,方向盘突然duang duang震动,还自己往回掰一下,好像有个无形的大手在跟你抢方向盘。妈的,烦死了!那一瞬间你真的会怀疑,这车是不是被什么奇怪的东西附体了。
但你冷静下来想想,它为什么要抢你方向盘?还不是因为你菜,因为你走神了。你疲劳了,你开始钓鱼了,你脑子里想着晚上吃什么,车子已经歪歪扭扭地奔着隔离带去了。这时候,就是“杨永-信”教授登场的时候了。它用一股电流般的震动,或者一股粗暴的抢夺,把你从精神的荒原拉回现实,告诉你:“醒醒!别睡了!再睡你就成盒了!”
讲真,这才是反技术崇拜的精髓。所有自动驾驶的牛皮,什么激光雷达,什么算力平台,在现实世界里,它们的终极考验只有一个——就是看它能不能干得过一个不打灯、S型走位、随时准备横穿马路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在这种混沌的现实面前,车道保持这种“电击疗法”,反而成了最朴素、最有效的真理。它不跟你讲道理,它直接动手,因为它知道,跟一个快要睡着的灵魂是讲不通道理的。
说真的,有时候我觉得导航的语音都比我老婆温柔。
所以你看,这三样东西,胎压监测是“电子老妈子”,自适应巡航是“舔狗模拟器”,车道保持是“电疗杨永信”。它们没有一个是完美的,每一个都在挑战你的人性弱点。它们不是让你把驾驶的责任交出去,恰恰相反,它们是用一种更极端的方式,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驾驶员,是多么的不靠谱。
科技的进步,不是为了让你变成一个四肢退化的废物。而是让你在偷懒的同时,还能清醒地认识到,方向盘这东西,最终还是得握在自己手里。至于安全?真正的安全,是所有人都开一样的车,以一样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但这可能吗?不可能。所以,大家还是自求多福,多贴几张护身符吧。或者干脆点,直接等任意门,那才是终极解决方案。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