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

一聊到半导体,大伙儿的DNA就动了,张口光刻机,闭口EUV,仿佛自己家后院就埋着一台ASML。

这很正常,毕竟硬件的肌肉感,那种“力大砖飞”的暴力美学,谁都看得懂。

但今天我们聊个更性感的,一个藏在硬件背后的幽灵,一个能决定你几百亿投资的工厂到底是印钞机还是碎钞机的玩意儿——工业软件。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具体点,是半导体工厂的“大脑”和“中枢神经”,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最近,一家叫赛美特的公司要去港交所敲锣了,背后站着华为哈勃、比亚迪这些自己就在牌桌上的大佬。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大佬们集体用真金白银去投一家搞软件的公司,图啥?

难道是钱多得没处花,扶持一下国产梦想?

别天真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情怀是最不值钱的奢侈品,尤其是在半导体这个修罗场。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任何商业现象的背后,扒光了看,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博弈。

想理解赛美特为什么要IPO,以及华为比亚迪们为什么捧场,你得先搞明白CIM到底是个什么牛马。

你可以把一座晶圆厂想象成一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交响乐团,里面每一个乐手,比如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设备,都是身价上亿的帕格尼尼。

这帮大爷,脾气一个比一个怪,工序一个比一个复杂,前后上千道流程,一步错,几千万上亿的晶圆就直接报废。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谁来指挥这支天价乐团,保证它们在7x24小时里不出一点岔子,以微秒级的精度协同演奏?

这个指挥家,就是CIM。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它不是一个软件,而是一套融合了生产执行(MES)、统计过程控制(SPC)、设备自动化(EAP)等等几十个复杂模块的系统集群。

它的任务就是告诉每一台设备,在什么时间,处理哪个批次的哪个晶圆,用什么样的参数,出了问题怎么报警,数据怎么回传。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简单说,CIM就是晶圆厂的操作系统。

现在问题来了,过去,这个“操作系统”市场,基本都被应用材料(AMAT)、IBM这些美国公司和一些日韩厂商垄断。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花几百亿,用最先进的设备,盖了一座最牛的厂房,结果最后发现,指挥这一切的大脑,是人家的。

人家想让你系统升个级,你就得乖乖掏钱。人家想在哪个模块里留个后门,你连发现都发现不了。更极端点,哪天人家不高兴了,直接给你断供、停止服务,你这几百亿的乐团就地解散,变成一堆昂贵的废铁。

这已经不是商业风险了,这是战略上被人扼住了喉咙。

所以你问,为什么一定要有国产CIM?它不这么做会死吗?

答案是,真的会死。

或者说,至少会让你活得生不如死,像被人用枪顶着后腰,让你往东你绝不敢往西。

这就是赛美特这类公司存在的“第一性原理”:解决一个“卡脖子”问题里的“卡脖子”问题。

这事儿难吗?

难。

非常难。

难到离谱。

你以为光靠砸钱就行?想什么好事呢,钱只能买来一堆服务器和一帮KPI工程师。开发CIM,难点在于,你面对的不是一个标准的确定性问题,而是一个在极端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处理海量动态数据的工程学挑战。

这就像给一个正在以300公里时速狂奔的高铁换轮子,还不能让乘客感觉颠簸。

这里面需要的是know-how,是踩过无数坑、解决过无数bug之后沉淀下来的行业经验。这种东西,书本上学不来,只能靠着一个个项目,一家家客户,一场场硬仗,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地磨出来。

赛美特招股书里说,它是国内首家且唯一一家全自动CIM解决方案已通过多家12英寸晶圆厂验证并投入量产的供应商。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这句话的含金量就在于“12英寸晶圆厂”和“量产验证”。

这就像一个实习医生,天天在模型身上练手,突然有一天,协和医院让他主刀一台心脏搭桥手术,还成功了,病人活蹦乱跳出了院。

这一下,身份就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它的技术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而是能在最严苛的生产线上真刀真枪干活的武器。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有了这个“投名状”,故事的性质就变了。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华为和比亚迪的投资,逻辑就清晰了。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对于华为和比亚迪这样的终端巨头来说,它们是芯片的终极用户。上游任何一个环节的风吹草动,最后都会传导到它们身上。保障供应链安全,是它们的命根子。

它们投赛美特,与其说是财务投资,不如说是在给自己买一份“供应链安全险”。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快种快收”策略。

与其自己下场,从零开始组建一个几千人的软件团队去死磕CIM,不如找到市场上最有潜力的那棵苗子,用自己的资金、资源和应用场景去浇灌它,加速它的成长。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这笔投资,不仅能在未来获得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它们深度参与并扶持了一个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关键环节。

今天你帮赛美特,明天赛美特就能更好地服务整个国产半导体生态,而这个生态的繁荣,最终会以更稳定、更安全的芯片供应,回馈给华为和比亚迪自己。

你看,大佬们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他们不是在做慈善,他们是在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只不过这条河,挖在了别人家的地盘上。

当然,把故事讲得再天花乱坠,最终还是要回到柴米油盐的财务数据上。

赛美特近几年的营收增长确实很猛,从2022年的1.81亿,干到了2024年的5个亿,而且在2023年就实现了盈利。

这在烧钱如流水的软件行业,尤其还是硬核的工业软件领域,相当不容易。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但也要看到,公司的毛利率在40%左右徘徊,不算特别高,而且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并不算夸张。这说明,一方面公司在快速扩张抢市场,另一方面,项目制的交付模式可能比较重,需要大量的应用工程师去现场服务,这会拉低毛利。

这门生意,不是那种可以躺着收钱的纯软件订阅模式,而是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苦活累活。

上市,对赛美特来说,是关键一跃。

它拿到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市场的背书和行业的“名分”。有了上市公司的身份,它才能吸引更顶级的人才,撬动更大的项目,建立更稳固的生态。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这就像一个在地下拳赛里打出名堂的拳手,现在终于要登上正式的拳击台,和国际重量级选手掰手腕了。

过去,商战是拳击比赛,比的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现在,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商战,它更像一场牌局,每个玩家手里的牌有好有坏,但最重要的,是确保发牌的荷官,是你自己人。

比光刻机还急?华为比亚迪重金押注的“工厂大脑”是什么来头?-有驾

赛美特想做的,就是成为那个我们能信得过的荷官。

这条路,注定不会轻松。IPO只是拿到了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真正的考验,从敲锣的那一刻才刚刚开始。毕竟,资本市场比晶圆厂的无尘室还要现实,PPT和情怀换不来股价,只有实打实的订单、利润和技术壁垒,才是硬通货。

故事很性感,但现实,永远骨感。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