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一汽丰田把bZ3(对,你那文章写的是bZ5,但卖13万的是那个叫bZ3的轿车,不重要,精神领会)干到13万级,我第一反应不是这车值不值,而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为什么?
因为在汽车这个修罗场里,大家之前虽然也卷,但好歹还讲点基本法,属于在同一个餐厅里抢食客,你多送个果盘,我多打个八折,体面。
但丰田这一手,性质变了。
它不是抢食客,它是直接告诉你,这个餐厅的食材、厨子、甚至桌椅板凳,都是它用成本价从异世界召唤来的,现在它不为赚钱,只为让其他餐厅集体倒闭。
这叫什么?这叫掀桌子式竞争。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丰田这一巴掌,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你以为丰田不懂新能源吗?不,它比谁都懂。过去十年,当国产品牌都在研究怎么把屏幕做大、怎么让语音助手讲脱口秀的时候,丰田这个老壁灯在干嘛?它在盘算,怎么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把所有人都拉下水。
它等的就是一个时机,一个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以为自己要赢了的时候,它从角落里幽幽地站起来说:不好意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你看看那篇原文,还在一本正经地分析什么“锤头鲨”前脸、“高QDR”、“大厂担当”。
我的天,这都什么年代的黑话了。
这就像两个雷电法王在互扔禁咒,你还在旁边分析人家的施法手势标不标准。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13万这个价位的,他们关心的是“大厂担当”吗?他们关心的是,我用买一部手机的钱,能不能顺便买辆车。
丰田悟了,它彻底悟了。
它终于明白,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决定一个技术牛不牛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而是马路上那些不讲道理的“老头乐”。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什么激光雷达、毫米波,在朴素的人情世故面前,都是垃圾。
同样,决定一辆电动车生死的,不是你的电机有多安静,电池有多耐久,而是你的价格能不能让隔壁买菜的王大爷都觉得“不买不是人”。
丰田bZ3的百公里9.8度电,这个数据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丰田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开始研究这种“奇技淫巧”了。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的丰田是什么?是汽车界的诺基亚,主打一个皮实耐用,传三代,人走车还在。它的核心价值是“不出错”。
但现在这个时代,不出错,就是最大的错。
因为新势力们已经把汽车玩成了一个快消品,一个电子玩具。大家追求的是新鲜感,是刺激,是我能用语音控制我的车窗唱“机你太美”。
你跟他说你的车能开二十年,他觉得你有病,他两年就想换车了。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曾经也是丰田的信徒。因为我真的需要一辆可靠的、不会把我扔在半路的工具。但现在,连我都开始动摇了。
因为新势力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那种感觉就像你一直在苦修金钟罩铁布衫,追求物理防御的极致,结果对面直接掏出了因果律武器,你的所有努力都显得非常古典且可笑。
丰田bZ3的出现,就是丰田这个练了八十年金钟罩的老武僧,突然从裤裆里掏出了一把激光枪,对着所有人喊:大人,时代变了。
它把比亚迪的三电这个大腰子拿过来,套上自己“丰田”这个壳,然后用一个几乎是贴着成本线的价格砸向市场。
它想干嘛?
它在进行一场豪赌。
它赌的是,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所谓的“智能化”、“科技感”就都成了笑话。
我有时候在地下车库,看着那些花里胡哨的车机屏幕,就感觉眼睛疼。真的,还不如我那个诺基亚来得实在。
丰田在赌,像我这样的“老顽固”还有很多。我们不需要车子会聊天,我们只需要它在我们踩油门的时候往前走,踩刹车的时候能停下,夏天空调够凉,冬天暖风够热。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便宜。
便宜,便宜,还是TMD便宜。
所以,这车在13万级的车里,是不是在16万级别之上?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在讨论《道诡异仙》里的功法哪个更厉害,结果旁边有个三体人直接把太阳系二维化了。
降维打击,你懂吗?
丰田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它放弃了在“智能化”这个高维战场跟一群疯子纠缠,而是回到了“价格”和“可靠性”这两个最原始、最野蛮的维度,然后把所有人都拖进泥潭里。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丰田比作一个刚学会用智能手机的固执大爷,好像有点刻薄,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特别贴切?
它之前一直固执地认为,手机就该是打电话发短信的。现在它终于被逼着学会了扫码支付,然后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去菜市场跟所有小贩打价格战,把白菜卖到了一分钱一斤。
同行看了也得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它值不值得买?在13万这个价位,丰田给你的已经不是车了,是一种“同行快死”的信号弹。它在用行动告诉你,真正的黑暗森林,现在才刚刚开始。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