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开出17052km/h的超速罚单:车怎么能比火箭还快?

2025年7月1日,江苏无锡一位车主收到一条短信,点开后直接愣住——罚单显示他在凤翔快速路上超速,平均时速竟高达17052公里,超速比例21215%,罚款2000元,扣12分。这是什么概念?民航客机巡航速度约900公里/小时,地球自转速度约1670公里/小时,这张罚单的速度,直接让车主“超越地球自转,冲出太阳系”。

江苏无锡开出17052km/h的超速罚单:车怎么能比火箭还快?-有驾

7月4日晚,无锡交警回应称,是设备系统出错导致数据异常,已修复系统并撤销所有误拍记录。但网友并不买账:“系统出错可以撤销,但被吓坏的心谁来安抚?”“如果没发现错误,这12分是不是就白扣了?”

  • 荒诞罚单,戳中的是公众对执法公信力的焦虑

这张罚单的荒诞程度,堪比科幻小说。但比“时速17052公里”更刺眼的,是执法部门对技术漏洞的轻描淡写。系统出错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用“已撤销”敷衍了事,公众的信任就是这样被消耗的。

江苏无锡开出17052km/h的超速罚单:车怎么能比火箭还快?-有驾

第一,技术漏洞不该由车主买单。
交通罚单直接关联个人信用、驾照分数甚至就业资格。系统出错可能让车主面临扣分、罚款、重新考试等连锁反应。无锡交警的回应中,只提到“撤销记录”,却未提及对受影响车主的补偿或道歉。如果车主因这张罚单耽误了重要事务,谁来负责?执法部门的“失误成本”太低,就会让公众成为“技术试验品”。

第二,公信力崩塌的代价,远大于系统修复的成本。
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有的地方因系统故障重复扣费,有的因数据错误误判违章,甚至有车主因“莫须有”的罚单被列入失信名单。每一次“系统出错”,都在透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当公众开始质疑“罚单是不是随便开的”,执法权威就会像沙堡一样崩塌。

第三,别让“智能交通”变成“智能添堵”。
交通执法智能化是趋势,但技术必须服务于人,而非凌驾于人。如果系统连基本的数据准确性都无法保证,如果出错后只有“撤销记录”而没有反思改进,那么所谓的“智能交通”,不过是把人工漏洞换成了技术漏洞。车主需要的不是“出错后道歉”,而是“从不出错”的保障。

江苏无锡开出17052km/h的超速罚单:车怎么能比火箭还快?-有驾
  • 信任易碎,且行且珍惜

一张荒诞的罚单,撕开了技术执法背后的信任裂痕。系统可以修复,数据可以撤销,但公众对执法公信力的信心,一旦受损就难以复原。无锡交警的回应,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建立更严格的审核机制、更透明的纠错流程、更人性化的补偿方案,才是重建信任的关键。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你收到这样一张“天价罚单”,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愤怒、无奈,还是觉得“反正会撤销”?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你的声音,或许能推动改变的发生。

关注小应,带你看最新最权威热点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