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拿证,中午提车,下午就把车撞烂了。新闻里说,这是苏州一位23岁姑娘的神操作。你敢信?刚从车管所拿到的塑封驾照还没焐热,人生第一台新车就进了修理厂,家门口的朋友圈刚晒过合影,半天不到,马路上只剩下散落一地的碎片。谁看了不说一句绝了?
据说,姑娘母亲赶到现场,眼泪止不住地掉,新买的车还没开够五公里,命丧转角。围观群众一边拍照,一边感慨:这是怎么开的?有经验的司机一眼认定,这车头全碎、安全气囊爆了,典型新手撞护栏事故。新手嘛,本就对方向和车道没数,偏偏那片区域我颇为了解:路面标线早磨平,导航还不靠谱,每天早晚都有电瓶车和突如其来的变道,你换成谁上路也够呛。
我问了一位交警朋友,他说这一年新手司机事故高发,背后原因无非老生常谈:驾校培训太水。科二全靠园区转圈,“马路杀手”的练习空间里没有电瓶车、没有路口突发状况;科三更是“一条路走到黑”,人生就此一帆风顺。可现实很残酷,真正上路后,导航报慢了,突然窜出的外卖小哥、鬼探头的老大爷,手忙脚乱的交通洪流,犹如洪水猛兽,新司机哪还顾得上多余思考,下一秒不是蹭就是怼。
要说这姑娘倒霉,倒不如说是一连串系统问题的缩影。现在考驾照哪有那么艰难?不少驾校追求“速成”,合格率高一点就敢打广告,“三天拿证”“包过含陪练”。结果新司机开车跟上战场,硬着头皮,哪里想到现实世界的敌人可不是围墙、倒车入库,而是无数不可控的变量:高架匝道变窄、弯道突然加塞、母鸡带小鸡横穿马路……新手靠勇气上路,遇事只会呼吸加快,掌心出汗。
我去年也刚拿到驾照,虽说理论满分、场地练习溜得飞快,可真要在高峰期转大盘,还是心跳加速。亲戚劝我别着急上路,家人边坐副驾边陪练,把胆子练大再说。陪练机构一个小时两百多,说便宜也不便宜,很多人舍不得花钱。但现实考题远比驾校难翻十倍,没人会告诉你如何面对马路上突然冲出来的老头儿、转弯处隐形的死角。网上各种分析满天飞:有说她把油门当刹车的,也有说那片路况特别复杂,说到底,出事的新司机何止千万?
社交媒体上行车记录仪视频流传四方,多少算是一种警醒。有老司机提议:危险路段加减速带,关键拐角设立醒目标志,新手上路前增加恶劣交通条件演练。可这些建议始终是建议,真正落实到细节的又有几家?谁会想到,驾校毕业不过一张纸,真正的考场是拥堵马路和千奇百怪的三轮车。
父母想管也管不了。新手自信,刚买新车要显摆,代步成了人生仪式感。朋友圈的老一辈怕孩子出事,劝别着急下场,多花点时间磨合。市场传言未来苏州可能引进复杂路况训练,提升新司机抗压能力,但政策落地哪有那么快?现在的“上午拿证,下午翻车”,照样不断重演。
最后还是保险公司来收拾烂摊子。修车至少折腾一两个月,保险理赔各种流程令人头大。姑娘捧着刚到手的新驾照,考场顺利过关却在现实里惨遭滑铁卢。是不是有点讽刺?评论里一堆人感慨:新手买得起车,真本事是能安安全全开回家。驾驶技术不扎实,翻车只在瞬间。
社会高速发展,学习开车成了“人生必修”,人人都说方便,实际上安全底线却在不断被挑战。驾校、家庭、交管还有社会舆论,哪一环掉链子,受伤的永远是普通人。我不禁想,如果你也有新手跑偏的故事,不妨多提醒一句:“车可以慢慢开,命可不能随便丢。”新手上路,关关难过关关过,多一分敬畏少一分侥幸,也许下一次撞碎的,就不是别人家的车和希望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