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十车企大盘点:谁是销量 “顶梁柱”?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销量无疑是衡量车企实力的关键指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5 年前 10 个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累计销售 2328.1 万辆,这一数字占汽车销售总量的 84.1% ,近乎撑起了整个汽车市场的一片天,可谓是市场的 “顶梁柱”。
比亚迪以 283.81 万辆的零售销量一骑绝尘,稳居榜首。自新能源汽车浪潮兴起,比亚迪凭借着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等核心技术,不断推出如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等爆款车型,涵盖轿车、SUV 等多个细分领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更是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品牌。
吉利汽车以 214.07 万辆的成绩紧随其后,同比涨幅高达 56.2%,堪称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车企之一。吉利通过多品牌战略,打造出几何、极氪等新能源子品牌,推出几何 C、极氪 001 等车型,在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同时,帝豪、博越等传统燃油车车型持续升级,保持着稳定的销量。
一汽大众累计零售销量为 125.05 万辆,虽然销量可观,但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其步伐似乎稍显迟缓,销量出现负增长。不过,一汽大众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大众品牌的宝来、速腾等经典车型依然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奥迪品牌作为豪华车市场的重要力量,在高端车型领域持续发力。
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一汽丰田、广汽丰田、长城汽车也都凭借各自的优势进入前十。长安汽车在 CS75 系列、逸动系列等车型的支撑下,销量稳定;奇瑞汽车凭借瑞虎系列、艾瑞泽系列以及不断拓展的海外市场,销量增长显著;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 MINIEV 一直是小型电动车市场的明星产品,销量成绩十分亮眼;长城汽车在 SUV 领域深耕多年,哈弗 H6、大狗等车型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在新能源领域也在加速布局。
然而,在一片增长的态势中,东风公司和广汽集团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大趋势下,它们对燃油车的依赖程度较高,转型步伐较慢,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市场份额被其他积极转型的车企所抢占。
二、乘用车细分市场:爆款车型各领风骚
(一)轿车市场:“国民神车” 与高端车型齐飞
在轿车市场,不同细分领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销售格局。微型车领域,宏光 MINIEV 凭借 “低价 + 代步刚需” 的产品定位持续霸榜,10 月销量更是再创新高,达到了 6.1 万辆。这款车以其小巧灵活的车身、经济实惠的价格,满足了城市短途出行的需求,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代步首选。
紧凑型车市场中,东风日产轩逸、大众速腾、大众朗逸等燃油车老将稳坐销量前十,展现出传统燃油车在这一细分市场的韧性。轩逸以 3.39 万辆的成绩夺得燃油轿车销量冠军,其凭借成熟的产品力、舒适大空间和低油耗优势,在新能源车型的冲击下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自主品牌方面,长安逸动以 1.5 万辆的销量位列前十,成为国产燃油轿车的代表。
在中高端市场,丰田凯美瑞凭借可靠性和品牌力挤入前十,以 1.93 万辆的销量成为 B 级燃油车的代表车型 。
而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秦 L 则以 “油电同价” 策略月销 3.5 万辆,稳居插混轿车冠军宝座。其通过将插混车型的价格拉低至与燃油车相近的水平,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为新能源轿车市场的一匹黑马。
(二)SUV 市场:新势力与老牌劲旅正面交锋
紧凑型 SUV 市场一直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领域之一。10 月,吉利博越 L 以近 3 万辆的销量靠高性价比成功突围,夺得桂冠。其凭借时尚的外观、丰富的配置以及出色的动力性能,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比亚迪元 UP 则以纯电小 SUV 定位抢占年轻市场,其小巧的车身、时尚的设计以及较低的使用成本,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中大型 SUV 领域,小米 YU7 成为最大黑马,10 月销量突破 3 万辆,凭借 “智能化 + 性价比” 碾压同级。小米将自身在智能科技领域的优势融入汽车中,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出行体验,同时其合理的价格定位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高性价比。特斯拉 Model Y 则以 2.8 万辆的销量守住纯电 SUV 第一的宝座,其先进的电动技术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依然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在高端市场,问界 M9(累计 11.7 万辆)、极氪 001(累计 10.1 万辆)凭借华为赋能,成为 30 万 + 市场的 “爆款”。问界 M9 搭载了华为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先进技术,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出色;极氪 001 则以其出色的性能和豪华的配置,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两款车型的成功,也证明了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旺盛。
(三)MPV 市场:家用与商务需求双驱动
在 MPV 市场,家用与商务需求呈现出双驱动的态势。比亚迪宋 MAX DM-i 以 “近万月销” 超越丰田赛那,靠大空间 + 混动技术抢占家用 MPV 市场。其宽敞的车内空间可以满足家庭出行的需求,混动技术则带来了更低的油耗和更长的续航,成为家庭用户的热门选择。
红旗 HQ9(月销 5502 辆)持续领跑高端新能源 MPV,凭借豪华的配置、大气的外观以及出色的驾乘体验,成为商务接待的首选车型。传统燃油 MPV 如别克 GL8 虽未进入销量前十,但凭借其多年来在商务 MPV 市场积累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仍在细分领域保持稳定份额,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三、新能源赛道:新势力崛起,传统车企加速转型
(一)厂商竞争:比亚迪 “多品牌” vs 吉利 “银河速度”
在新能源赛道上,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比亚迪通过 “多品牌” 战略,旗下王朝 / 海洋网成为销量主力,共有 9 款车型月销过万。
其中,秦 PLUS、宋 PLUS 等车型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和技术实力,持续领跑细分市场。方程豹品牌则凭借豹 7 车型,成功开拓硬派新能源市场,月销达到 2 万辆,为比亚迪在高端新能源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
吉利银河品牌则以 “银河速度” 实现了快速崛起。星愿车型凭借时尚的外观、丰富的配置以及出色的性价比,月销高达 4.4 万辆;银河 A7 以其独特的设计、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定价,成为了中级插混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在这些车型的助力下,吉利新能源 10 月销量达到 16.4 万辆,同比增长 54.7%,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新势力车企中,小米汽车凭借 SU7 和 YU7 双车型策略,实现了快速爬升,10 月销量达到 4.8 万辆,同比增长 134.7%。小米汽车将智能化技术融入汽车产品中,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出行体验,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零跑汽车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价格策略,销量同比增长 76.6%;鸿蒙智行凭借华为的技术赋能,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销量同比增长 63.8%。它们都靠高性价比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市场的重要力量。
(二)技术驱动:插混与纯电 “两条腿走路”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插混与纯电 “两条腿走路” 的技术路线已成为行业共识。插混车型凭借 “无续航焦虑” 的优势,持续受到市场热捧。
比亚迪的秦 PLUS、海鸥等插混车型,以其低油耗、长续航和高性价比的特点,占据了比亚迪销量的半壁江山。这些车型既可以在城市通勤中使用纯电模式,降低使用成本,又可以在长途旅行中切换到燃油模式,解决续航焦虑。
纯电市场则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低价代步车型如宏光 MINIEV,凭借其小巧灵活、价格亲民的特点,满足了城市短途出行的需求,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第一辆电动汽车;高端市场如小米 SU7、问界 M9 等车型,凭借先进的技术、豪华的配置和出色的性能,吸引了追求品质和科技感的消费者。而在中间价位区间,市场竞争则异常激烈,各车企纷纷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争夺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前 10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 56%,其中插混车型占比超过 40%,技术路线多元化已成为市场主流。这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反映了车企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布局上的多元化策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
四、商用车亮点:轻卡市场 “新旧势力” 博弈
(一)传统豪强稳坐江山,新能源异军突起
在商用车领域,轻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25 年前 10 个月,轻卡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北汽福田以 36.6 万辆(+1.44%)的成绩稳居第一,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统治力。
多年来,福田凭借完善的品牌矩阵,如欧马可、奥铃、时代等品牌,覆盖了从高端到经济型的不同市场需求,再加上广泛的销售网络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其霸主地位难以撼动。
长安、长城、江淮、东风组成 “15 万辆第二梯队”。长城汽车的轻卡销量基本都来自皮卡,凭借风骏、炮等皮卡车型在国内皮卡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第二梯队的重要力量 ,其销量的增长也反映出皮卡市场的持续火热。江淮汽车则凭借帅铃、骏铃、康铃等多个产品系,满足了商贸、快递、绿通、冷链等多种运输场景需求,保持着稳定的销量。
第三梯队中,江铃汽车(+0.05%)凭借多年在轻卡、皮卡领域积累的技术和市场优势,销量稳定在 10.9 万辆。中国重汽(+25.2%)、上汽大通(+28.42%)靠重卡技术赋能轻卡,实现快速增长。中国重汽将重卡的多挡箱、宽适驾驶室、AMT、轿车化内饰、气囊减震座椅等技术应用在轻卡上,全新一代统帅和悍将等车型受到市场欢迎;上汽大通则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和配置,在轻卡市场的份额逐步提升。
最大惊喜来自比亚迪,以 3.46 万辆(+427.9%)首次入榜。比亚迪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了一系列电动轻卡车型,如 T5、T3 等。这些车型在市内短途运输场景中,凭借零排放、低噪音、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快速替代燃油车,成为物流配送企业的新宠,也改写了商用车市场的格局。
(二)新能源渗透率提升,短途运输成突破口
轻卡主要用于市内配送和短途跨城运输,其行驶路线相对固定,对续航要求适中,这使得轻卡成为了新能源商用车的 “先锋领域”。2025 年前 10 月,轻卡新能源渗透率超 30%,远超重卡和客车。
比亚迪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推出的电动轻卡具备高性价比优势。其搭载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安全性高、续航稳定,满足了城市物流配送的需求。同时,比亚迪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能耗和维护成本。
中国重汽、福田等传统商用车企业也加快了新能源轻卡的布局。中国重汽推出的 HOWO 新能源轻卡,在动力性能、承载能力和智能化配置方面表现出色;福田的欧马可智蓝、奥铃智蓝等新能源轻卡,凭借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轻卡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未来,轻卡市场将呈现出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并存的局面,而新能源轻卡凭借其环保、经济的优势,将在市内短途运输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总结:2025 车市 “变” 与 “不变”
2025 年的汽车市场,在销量数据的背后,是行业格局的深刻变革。不变的是头部车企的规模效应,前十企业依然掌控着 84% 的市场份额,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头部车企凭借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但变化同样显著,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过半,新势力的崛起打破了传统的市场秩序。新能源汽车已从市场的 “配角” 转变为 “主角”,其技术创新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正在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新势力车企凭借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优势,以及灵活的市场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对传统车企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从车型来看,市场呈现出明显的 “两极分化” 现象:低价代步车与高端新能源车同步热销,而中间市场则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来突围。低价代步车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出行需求,以其经济实惠的价格和便捷的使用方式,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高端新能源车则凭借先进的技术、豪华的配置和出色的性能,吸引了追求品质和科技感的消费者。而中间市场的车型,需要在性价比、智能化、个性化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年末的临近,汽车市场的竞争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小米、零跑等新势力能否冲进年度前十?比亚迪能否守住 “销冠” 宝座?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车企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将成为各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我们拭目以待,看这些车企在年末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