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推毛坯房设计,成本降低,续航变长

现在电动车市场越来越热,大家都在讨论续航问题,其实这个事说到底还是跟造车理念有很大关系。

拿特斯拉和国产电动车来比,路子真的不一样。

特斯拉一直走的就是轻量化、简约设计,主打一个省电,而我们这边不少国产品牌,这几年喜欢在车里堆各种各样的东西,什么大屏幕、冰箱、座椅按摩,把车做得跟客厅一样,结果车越来越重,电池也越做越大,电耗高得吓人。

说实话,大家都想解决续航焦虑,但思路真的差太多了。

特斯拉推毛坯房设计,成本降低,续航变长-有驾

特斯拉是想着怎么把车做得更轻,怎么把电用得更精细,电池容量没那么大,续航反而很牛。

国内很多车企就干脆一拍脑门,再多加点电池,反正电池越大理论上能跑的越远,结果是续航的确提升了点,可能耗也飙升了。

这一来一去,电池越来越重,车也越来越重,最后回头一看,钱花了不少,路跑得也没见多远。

其实这几年大家都在吹什么能量密度提升,说什么超充技术,讲得跟造飞机似的,可现实是国内的超充桩普及率还跟不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地方能用上。

大多数人还是靠普通充电桩,充电慢得要死。

在这种情况下,续航焦虑根本没解决。

尤其是节假日出行,人一多排队充电,车主们一个个都快抓狂了。

再一看能耗,特斯拉Model 3六十多度电就能跑四百五十公里,国产某些品牌一百度电高速还只能跑四百公里,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为啥会这样?

核心就是能耗差异太大了。

说到底,特斯拉低能耗靠的是三个方面:车身减重、智能电池管理、电能回收。

尤其是减重,特斯拉连车里的电缆都能省则省,据说只有一千五百米左右,国产车随便一查就是两千米,这多出来的五百米电缆可不是摆设,都是货真价实的重量。

这么一来,国产车车重更高,电耗自然跟着上去了。

各种舒适设备,比如大电视、冰箱、智能座舱,的确让车更舒服,可问题是这些东西都得接电,都得装配,光是电缆就多出不少,电池容量就得跟着往上加。

结果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车重上升—能耗上升—电池加大—车重再上升,车企为了“舒适”,把车做成了一个移动家,反而更难解决续航问题。

特斯拉推毛坯房设计,成本降低,续航变长-有驾

再说说安全隐患,今年几个火灾事故闹得沸沸扬扬,电车撞了之后起火快得吓人,里面那么多电气设备,火一烧蔓延特别快,车又重,碰撞风险更高。

以前大家没那么重视这些问题,现在出事了,很多车企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路线。

其实道理很简单,车是用来开的,安全、实用才是第一位,真要把所有家电搬进车里,开起来其实反而更不方便。

你说这些舒适设备,在家里用着挺好,搬车上真有必要吗?

有几个车主真的会在高速上看大电视、用冰箱?

大多数人,车还是买来代步的,真去长途旅行,行李箱空间比啥都重要。

现在倒好,设备堆得满满当当,连放个箱子的地方都挤没了。

再就是用车成本的事,国产智能电车各种网联服务、智能座舱功能都要另外收费,你买了车还得掏钱开会员、升级系统,感觉买车不是买终身,只是买了个壳,后续花的钱没完没了。

特斯拉虽然也有收费,但总体来说,日常用车的支出比国产智能车低不少。

燃油车就更简单,除了油钱基本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服务费,开起来省心。

现在有不少电车车主,开了一阵发现用车成本太高,干脆又换回了燃油车,图个省事。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都知道,国产电车企业这些年走了不少弯路。

刚开始大家都想着,车要做得豪华,功能要多,才能把品牌做起来。

可是现实是,车不是用来炫技的,你把所有功能都做出来,车主用得不多,反而是看起来很炫,实际体验反倒下降了。

比如很多功能,宣传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结果真正用的时候,麻烦得很,用户体验一般般。

再加上各种软件服务收费,用户一开始新鲜,后来觉得烦。

特斯拉推毛坯房设计,成本降低,续航变长-有驾

更别说,车重一上去,能耗高,电池成本也贵,整车价格水涨船高,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其实像特斯拉的“毛坯房设计”,看起来简陋,实际上却很科学。

简化设计不仅能让车更轻,还能让系统管理更高效,维修也方便。

电车本来就是新技术,大家应该先把基础打牢,安全、续航这些基本需求解决好,功能再慢慢升级。

现在的国产车企,其实也开始反省,发现自己走的路有点跑偏。

过去几年拼舒适、拼功能,结果终于发现,拼来拼去,续航和安全才是用户最关心的东西,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真不一定能留住消费者。

再说技术方向,国内车企技术其实很有潜力,像电池研发、电机控制、智能系统都有不少亮点。

可惜在设计上没能坚持轻量化、能耗控制的思路,反而被“舒适家”拖了后腿。

现在通过特斯拉的例子,大家终于意识到,精简设计才是王道。

不需要把车做成移动的家,只要满足基本的舒适和安全,剩下的都可以通过后续升级慢慢完善。

这样做,车重降下来了,能耗也低了,电池不用搞得那么大,成本降了,用户体验反而提升了。

其实用户也在逐渐成熟,刚开始买车都想要多功能,后来发现用车还是看基本性能。

像续航、充电速度、安全性,这些东西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

功能再多,车坏了修起来麻烦,出事了安全没保障,这些才是硬伤。

现在不少用户开始转向简约设计、长续航、低能耗,这说明市场也在变。

特斯拉推毛坯房设计,成本降低,续航变长-有驾

车企也得顺势而为,把技术和设计思路调整过来,别再死磕花里胡哨的东西,关键还是看基本盘。

其实我觉得,未来电动车市场还是会往精简、实用、安全、低成本的方向走。

特斯拉的路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国产车企也该早点反思,及时调整方向。

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回归本质,大家都认识到,车不是用来炫耀的,是用来开的,是用来解决出行问题的。

功能再多,安全和续航不过关,用户也不会买单。

经过这些年的折腾,大家都摔了跟头,也算是买了教训。

现在重新走回正确的路上,其实不算晚,技术积累还在,人才也在,只要思路跟上,国产电车未来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最后说一句,咱们造车,还是得脚踏实地,别想着一步登天。

用户的需求很简单,车要安全,用起来省心,开出去不用担心续航,修起来方便,日常费用别太离谱。

只要把这些做好了,车企自然能赢得市场。

像特斯拉那样的毛坯房设计,不是简单粗糙,而是精于简约,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国产电车也该学会,什么该加,什么可以省,都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被市场上的噪音带偏了方向。

大家一起努力,把中国电车做得更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这才是长远之计。

说白了,电动车续航之争,归根结底就是技术和理念的较量。

谁能把基础打牢,谁就能走得远。

花里胡哨,热闹一时,最后还是要拼实用。

国产车企这几年走了弯路,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安全、实用、省心的好车,让大家都能开得安心,买得放心,出行更自由。

这才是用户最想要的,也是车企应该努力的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