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的创始人朱江明近日因“限高”风波成为舆论焦点。这个事件让人不禁感叹,连电动车圈的“准明星”也难逃被架在风口浪尖上的滋味。9月28日,朱江明通过朋友圈回应称,风波起因于业务纠纷,被强制执行的情况如今已经解除。这三天的“限高”生活,他过得显然不轻松,却也不忘反思团队能力不足,同时大方表态对零跑未来充满信心。“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听起来很豁达,但吃瓜群众的第一反应恐怕是:这雨到底是不是团队自己摇着扇子招来的?
说到电动车市场,这几年热得像是被加热的蒸笼。干一票就赚上千万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企业拼的是技术、服务和运营管理。但零跑这次栽跟头却显得颇为“接地气”,高调冲刺市场却来个业务纠纷,甚至直接触发法律强制执行,这无疑是让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捏了把汗的操作。朱江明虽表态要“团队提升能力”,但细细琢磨下来,这句反思更像是考试错了还说“再加把劲”,其关键问题显然不是能力一时“弱不禁风”,而是缺乏危机预判和管理系统。如果连风控都做不好,那这“雨”还真有点自家制造的嫌疑。
不过不得不说,朱江明的这番发言情商在线,成功把企业从“法律纠纷”的坑里拔到“迎风奋进”的旗帜下。不少企业家都是“山崩了也笑着说路滑”,朱江明这次摆出“风雨无阻”的态度,确实符合电动车行业的不屈精神。只是,这种信心能否转化为实打实的成长,还得看后续的落实。毕竟消费者要的是一辆电池靠谱的车,不是董事长朋友圈里的“豪言壮语”。
翻翻电动车圈的历史,风波并不稀奇。之前的某品牌不也因财务问题闹了不少笑话,甚至有企业因为破产清算直接从市场“蒸发”。零跑这次的风波虽然没有到“毁灭性”的地步,但市场对品牌的信任建立和维护,本就是细水长流的过程。一点点负面舆论,就能让多年积累的口碑瞬间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朱江明既然强调团队提升,这里也不妨顺便建议一句,与其天天想着营销新花样,不如好好做好内部管控。消费者绝不是傻子,一出事就会迅速反应,电动车卖的是技术和服务,而不是频繁的新闻头条。
说白了,这次风波给其他品牌也敲响了警钟:别老盯着市场风口,企业的脚下有坑得自己填平。市场环境变得复杂不是借口,产品和管理过关才是真章。在车圈里刷存在感,不能总靠会说话或朋友圈来撑场面。这种操作不过是科技版的“键盘侠”,多说无益,关键看行动。
最后,朱江明的总结性发言“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其实有点反讽的意味:风雨还未过去,彩虹是不是有点画得太早?这对零跑来说,可不仅仅是一个短期话题,而是一个需要深度反思的长期问题。消费者心里憋着一个问题:“限高解除了,企业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