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车圈这消息,炸开了锅!
咱们用车社今天要聚焦的,就是这条“新能源车主‘深夜报复性’充电,小区充电桩形同虚设!”
听着就够劲儿,这事儿可不简单,它背后藏着新能源车主的无奈、小区物业的困境,还有充电基建里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猫腻”。
这事儿,最早是从一个南方小区业主群里传出来的。
起初,就是几张手机拍的模糊照片,配上几句简短的话。
照片里,凌晨时分,小区里本就不多的公共充电桩,被几辆新能源车占得满满当当,车主们插上枪,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架势,仿佛是参加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
文字里更是直白:“物业不作为”、“充电难如登天”、“我们是被逼的”…
…
我一看,这不就是咱们新能源车主天天念叨的痛点吗?
白天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给你慢慢充?
晚上回家,小区那几个充电桩,跟稀罕物似的,得靠“抢”。
抢不到?
那就只能干瞅着,第二天早上又是“电量告急”的焦虑。
所以,你说这“深夜报复性”充电,是不是一种被逼出来的“自救”?
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我带大家伙儿,走进这个“深夜充电”的现场,感受一下那种“人在囧途”的滋味。
凌晨时分的“抢桩”大战,比高峰期地铁还挤!
你想啊,每天下班,累得像条狗,只想赶紧洗洗睡。
可新能源车主们呢?
还得开始一场“夜间寻桩记”。
这可不是简单找个停车位,这玩意儿讲究的是“眼疾手快”,得“先到先得”。
我有个朋友,去年刚提了辆新能源车,当初也是被那“绿色出行”、“省钱省心”的口号迷得团团转。
结果呢?
他跟我抱怨,说他家小区,一共就十来个公共充电桩,而且还不是24小时都能用的那种,很多时候,晚上六七点,基本就满了。
有时候,他晚上九十点回家,看到前面排着三四辆车,那心情,比排队看病还绝望。
“用车社,你说,我这车,花了几十万买的,结果每天为了充电,跟打了鸡血似的。
有时候,为了抢个桩,我得提前半小时就开始在小区门口晃悠,看到有车挪出来,立马冲过去。
那感觉,比当年考完试回家的路上,还激动!”
他这么说的时候,嗓子都带着点儿沙哑。
你说,这种“深夜报复性”充电,能怪人家车主吗?
这不就是被逼出来的吗?
白天没时间,晚上不充,第二天怎么上班?
难道让你开着“电量告急”的车,在路上提心吊胆?
那得多影响心情!
物业的“难言之隐”,充电桩的“身不由己”。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能全怪车主。
咱们得把目光放到物业身上,还有那些充电桩本身。
很多小区,尤其是老小区,当初设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新能源车的普及。
充电桩的数量,那叫一个少。
物业呢?
他们也犯难啊!
装多了,费电、占地方,而且还得考虑安全问题,万一出点啥事,责任谁负?
我有个在物业公司工作的朋友,私下里跟我聊过:“用车社,你不知道,这充电桩的事儿,真是个烫手山芋。
装少了,业主骂;装多了,我们物业担风险,而且电费怎么算?
怎么收?
都是问题。”
而且,还有一些物业,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上头。
他们可能更关心的是小区的绿化、保安,以及业主的“面子工程”。
对于充电桩这种“技术活”,他们可能就有点“一窍不通”,或者干脆就“能不管就不管”。
再加上,很多充电桩,也不是物业能完全说了算的。
有些是第三方运营公司在管理,收取的费用、充电的速度,都可能存在问题。
这就导致了,车主们充电难,物业们头疼,第三方们“闷声发大财”。
技术和人性,到底谁说了算?
咱们今天聊的这个事儿,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技术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趋势,这点毋庸置疑。
但咱们的基础设施,跟得上吗?
你看,现在市面上很多新能源车,续航里程那是越来越长,充电速度也越来越快。
但是,小区的充电桩,还是老样子。
这就像是你花大价钱买了个超跑,结果你家门口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你说这体验,能好到哪儿去?
我记得我前段时间试驾的一款新能源SUV,它那个快充速度,真是漂亮!
只要半个小时,就能充到80%。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每个小区都有这样的充电桩,而且数量充足,谁还会在半夜三更去“报复性”充电?
所以说,这事儿,就是技术进步了,但配套设施没跟上。
而且,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人性化”的问题。
物业是不是真的把车主的“充电难”当回事儿?
是不是真的在想办法解决?
还是仅仅是敷衍了事?
我看到有网友在评论区说:“我家小区物业,就说要装充电桩,结果等了半年,一点动静都没有。”
还有的说:“物业说装了,结果一天只能充一个小时,而且还巨贵!”
听着都让人心凉。
咱们买新能源车,图的是什么?
图的是环保,图的是省钱,图的是科技感。
但如果连最基本的“充电自由”都没有,那这些“图”就有点打折扣了。
“深夜报复性”充电,这四个字,背后藏着多少心酸?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是一种信号,一种警示。
它告诉咱们,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今天,咱们的充电基础设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它也告诉咱们,物业管理,不能只看表面。
真正的“以人为本”,是把居民的实际需求,放在心上,想方设法的去解决。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无数个新能源车主的生活。
所以说,咱们今天聊了这么多,也不是为了煽风点火,更不是为了制造焦虑。
用车社想说的,是希望通过咱们的讨论,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也许,你就是那个半夜被吵醒,却又无可奈何的居民;也许,你就是那个为了充电,不得不“拼了老命”的车主;也许,你就是那个在物业公司里,为这个问题头疼不已的工作人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诗,如今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渴望的,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屋檐,更是能够安稳充电的“家”。
不管你是谁,这件事儿,都值得咱们所有人,停下来,想一想。
这新能源的浪潮,已经来了,而且势不可挡。
咱们作为时代的参与者,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积极地去面对和解决它带来的新问题。
至于说,咱们的充电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随处可见,随充随走”?
什么时候,才能让“深夜报复性”充电,成为一个只有在段子里才能听到的词?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用车社也给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就像我常说的,只要咱们还在关注,还在讨论,那希望,就还在。
毕竟,车,是服务于人的,不是人,去迁就车。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