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面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

最近汽车圈挺热闹的,特斯拉在2025年11月15号通过华尔街日报透露,要让供应商在美国产的车里别再用中国零件了。已经换掉一部分,打算一两年内全部替换完。前几天通用汽车也宣布,到2027年要彻底摆脱中国零部件。早在两年前,特斯拉就开始增加北美采购,主要是为了规避关税的压力。上海工厂原本成本低,而且Model 3和Y在那里生产效率也不错。现在美国方面要割断中国供应链,供应商们得赶紧找越南或墨西哥的替代来源。

供应商们纷纷挺头疼的,因为中国在电池材料和电路板方面占了大头,全球大概八成的锂电池原料都从那边进口。特斯拉和合作伙伴已经换了一些铝合金配件,用韩国货顶替,但要改电池部分就挺麻烦。宁德时代既是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2025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超过60GWh,其中四成是给特斯拉的。如果把中国零部件都剔除掉,不光产能可能闲置,特斯拉的续航距离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三星和松下的电池能量密度相对低点,要想达到要求,还得花几个月时间测试。新供应商要建生产线,还得适应特斯拉的零库存模式,以确保供应链的畅通。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面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这事儿跟贸易战脱不了关系。特朗普那会儿加关税,中国的进口税率一下子飙到57%,特斯拉也是扛不住。马斯克旗下公司跟美国政府的太空合同绑得紧,非得站队不可。疫情过后供应链一片混乱,特斯拉就想办法分散风险,现在加快布局。这回在墨西哥搞装配线,走个旁路,把中国的零件发过去拼配,再贴上墨西哥标签,然后再进美国。可是物流成本涨了20%,实际上也算变相涨价。供应商协会的主席说得明明白白,精密模具根本找不到那种能无缝衔接的,毕竟中国的联网太密了。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面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反应可算快得很。宁德时代到2024年海外的营收已经占到35%,他们正推钠离子电池,想减轻对磷酸铁锂的依赖。旭升集团的铝件业务占比四成,上次Model Y停产带来的订单就出现了滑坡,但现在转向欧洲车企,想保住产能。拓普集团的底盘配件占到三成,他们用机器人业务来做缓冲。世运电路为Dojo超算提供电路板,又用AI服务器来应对市场波动。三花智控加入Optimus机器人阵营,执行器单价大概五千块,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比亚迪到2024年的销量就超过特斯拉的119万,小鹏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上涨。国内充电桩的目标到2025年要达到五百万,整个产业链都在稳步推进。

特斯拉到2025年第二季度的全球交付量比之前下降了13.5%,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减少了9.9%。他们的替换计划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电池,接着是底盘,最后是电路。这一系列动作总投入得上百亿,技术难度也挺高。而越南工厂的基础设施还差,推进得也慢一些。经销商反映零部件短缺有可能导致交付延迟,2026年的销量目标变得不太明朗。美国的车价涨了10%,消费者的支出也跟着增加。股东们不太满意,股价也出现波动,马斯克被叫去应付军工订单的压力,发表了点声明,但整体商业效率似乎有所折扣。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面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这招表面上针对中国供应商,实际上自己也受伤。成本优势没了,美国汽车的竞争力也跟着滑下来。通用在中国的销量已经降到冰点,特斯拉用这种办法,全球市场份额可能会被缩减。中国的企业纷纷出海,欧洲和日韩都在排队要货。产业链的重组不是零和游戏,得权衡效率和风险。两年时间全盘换代,实施起来挺难,市场的反应也得灵活调节。保护主义把自己封闭起来,输多输少,结果怎样还得看。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面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中国推新能源车下乡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忙,零配件需求也变得火热。上汽集团把电池成本降到6.8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4万,实力挺牛。集群效应明显,虽然特斯拉调整阵痛挺大,但中国企业逐步升级成方案提供者。政府投入关键材料,企业也在海外寻合作,抗压能力提升不少。特斯拉面临管理考验,马斯克决定或许会拉开与其他品牌的竞争差距,美国品牌在全球市场逐渐衰退。

特斯拉要求剔除中国零件,两年内全面更换,马斯克这刀指向谁?-有驾

供应商在评估库存情况,紧急找资源,精密零件短期内缺口出现,导致生产难题越发凸显。行业正逐步向区域化转变,全球化趋势有所减弱。特斯拉上海工厂本地化比例达95%,出口正常,但美国工厂的切换过程拖累整体表现。比亚迪等国内企业销量领头,理想、小鹏也在抢占市场份额。充电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逆转变得不太可能,在政策压力下,内部决策显得矛盾重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