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

---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的某一天,开车可能就像用手机导航一样简单?

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有驾

想象一下:你坐进车里,设定好目的地,车辆自动启动、变道、避让障碍物,甚至在高速上全程“托管”驾驶。而你只需要放松地靠在座椅上,看一部电影或者和家人视频聊天。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但就在最近,深蓝汽车和华为联手,把这种“全民智驾”的想象拉进了现实。

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有驾

一场发布会,掀开智驾普及的幕布

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有驾

2月9日,重庆的一场发布会上,深蓝汽车一口气亮出了多款新车和新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某款车的造型,而是一句承诺:“全民智驾时代正式开启”。

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有驾

深蓝汽车这次发布的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让普通人也能轻松用上高阶智驾。比如他们推出的DEEPAL AD PRO系统,不仅能在高速公路上“托管”驾驶,还能自动泊车,甚至应对300多种复杂停车场景。而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加入,更是让车辆像装了一个“智慧大脑”,通过云端算力和实时学习,越用越聪明。

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有驾

更关键的是,这些技术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比如深蓝S07的华为乾崑智驾版,价格直接拉到17.99万元起,比很多传统燃油车还亲民。

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有驾

深蓝+华为:技术平权的“黄金搭档”

智能化下半场竞争,深蓝汽车锚定智驾普及新赛道-有驾

为什么深蓝汽车能快速切入智驾普及赛道?答案藏在它与华为的合作里。

过去几年,华为的智能汽车技术一直被认为是“行业顶配”,但成本高、落地难。而深蓝汽车的强项在于,它能把高端技术“平民化”。比如这次发布的深蓝S07和L07,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后,不仅支持高速领航辅助,还能自动识别城市道路的复杂路况。一位体验过实车的用户说:“以前觉得智驾是‘花架子’,但这次系统反应特别快,变道超车比我还果断。”

更接地气的是,深蓝还把智驾功能拆成了“基础版”和“进阶版”。预算有限的用户可以选择DEEPAL AD PRO,主打实用;追求更高阶体验的,再加点钱上华为乾崑智驾。这种“丰俭由人”的策略,让智驾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像手机套餐一样灵活可选。

技术普惠背后:一场“成本革命”

智驾普及的最大障碍,其实是成本。

几年前,一套带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成本动辄数万元,车企只能把它装在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上。但深蓝和华为找到了一条新路:用算法替代硬件堆料。比如华为的乾崑智驾ADS SE,通过优化摄像头和雷达的协同工作,减少了对高成本硬件的依赖。深蓝S05甚至标配了DEEPAL AD PRO,直接把智驾系统的入门门槛拉低到15万元级别。

一位行业人士算了一笔账:“现在深蓝的智驾方案,硬件成本可能不到5000元。这意味着未来10万元的车也可能用上基础智驾。”

这种“技术降本”的背后,是深蓝和华为的深度磨合。华为提供云端算力和算法框架,深蓝负责落地调试和用户体验优化。用深蓝工程师的话说:“我们不是在闭门造车,而是把用户反馈实时‘喂’给系统,让它越开越聪明。”

全民智驾:一场用户习惯的“教育战”

技术到位了,但用户真的会用吗?

发布会上有个细节:深蓝宣布启动“全民智驾体验季”,在全国60多个城市开设体验营。这其实是一场针对用户习惯的“教育”。很多消费者对智驾仍抱有疑虑,比如“系统靠谱吗?”“出事算谁的?

深蓝的策略很直接:让用户亲自试。在重庆的体验营中,一位新手司机尝试了自动泊车功能。面对一个斜向车位,车辆自己调整了三次方向,稳稳停入。他感叹:“比我停得还标准!”而另一位常跑长途的网约车司机试用高速NOA(领航辅助)后,最大的感受是“轻松多了,不用一直盯着路面”。

当然,智驾普及也伴随着争议。比如最近网上热议的“智驾事故责任划分”,深蓝的回应很明确:目前的系统仍是L2级辅助驾驶,驾驶员需随时接管。但为了降低风险,他们的系统设置了18项主动安全功能,从车道偏离预警到紧急自动刹车,全程“兜底”。

行业变局:传统车企的“逆袭机会”

深蓝汽车的智驾普及计划,其实暗合了整个行业的趋势。

2025年被业内称为“智驾元年”。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纷纷入局,把智驾从“加分项”变成“必选项”。比如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已经装到了7.88万元的海鸥上;而长安汽车更是宣布,要在10万元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

这种“传统车企+科技公司”的组合,正在改变市场格局。过去,智驾是小鹏、理想等新势力的主场;但现在,深蓝们用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把智驾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一位投资人分析:“2025年,搭载智驾的新车渗透率可能冲到20%。谁先普及,谁就能吃掉最大的市场蛋糕。”

结尾:智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回看深蓝汽车的动作,它其实在做一件很“笨”的事:把复杂的技术拆解成普通人能理解、能承受的产品。

无论是和华为的深度合作,还是把智驾系统“标配化”,深蓝的目标很明确——让技术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日常。正如深蓝总裁邓承浩所说:“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而是关乎每个家庭的出行安全。”

未来的某一天,当智驾像自动挡汽车一样普及时,我们或许会想起2025年的这场发布会:那个曾经被视为“黑科技”的功能,终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深蓝汽车,正是那个按下加速键的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