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来聊点实在的!
最近后台收到一些车友追问,增程就是插混?
挂个“绿牌”就万事大吉了?
嘿,事情可没那么简单!
前阵子,我寻思着带一家老小去趟青岛,盘算着我那辆号称“能喝油也能来电”的增程式SUV,怎么着也能经济实惠些。
谁知上了高速,直接给我来了个猝不及防!
那时速一上去,电量就像溜滑梯一样往下掉,一旦跌破20%,那机器的嘶鸣,简直是声嘶力竭,震得我脑仁疼!
油耗也同步飙升,最终定格在百公里8.5升!
我当时内心一万只XX奔腾而过,这哪是省钱,分明是找罪受!
更气人的是,我那哥们,开着他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同样的路途,油耗死死咬在百公里6.2升!
加速超车那叫一个干脆,动力随叫随到,对比之下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至此我终于醒悟,增程与插混,虽同为“混动”,实乃南辕北辙!
尤其驰骋于高速之上,这差异之大,简直云泥之别!
依我看,这两种混动技术,犹如两路修行,道不同不相为谋。
今儿,就来细致分解,聊聊这两位师兄弟到底有哪些“功法”上的差异。
先说动力源泉。
增程,骨子里就是个“移动充电宝”。
其内燃机与车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发动机唯一的职责,便是驱动发电机,为电池和电机输送能量。
全程驱动,仰仗电机之力。
这“串联结构”的优点在于构造相对简易,电机控制也更为线性。
弊端也很突出,能量转化效能较低!
想象一下,燃油转化为电流,电流再转化为动能,几经周转,损耗自然可观!
特别是高速巡航,这损耗竟能达到惊人的20%!
插电混动则不然,它乃是“火力全开”。
燃油机可通过离合器与齿轮箱,与车轮直接关联。
这意味着,它既可依赖电机驱动,亦可仰仗内燃机之力,甚至两者携手发力!
这“并联结构”,于低速时,由电机主导;高速时,由燃油机接管;需迅猛提速,两者协力并进!
这好比一场战役,增程是“孤军深入”,插混是“联合作战”,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老铁们,这动力机构上的差距,在高速超越其他车辆时,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我的增程车,欲实现超车,需先等待燃油机攀升转速,驱动发电机充电,再由电流驱动电机,这中间所需耗费的时间,虽说短暂,却也足以影响行车判断!
我那哥们的插混,凭借离合器瞬间将燃油机接入,只需轻点油门,动力便如潮水般涌出!
超越其他车辆,干净利落,信心十足!
再聊聊油耗,这是各位最为关心的核心议题!
我的那辆增程,满箱油满电量出发,前段尚可依靠纯电力支撑,一旦转入亏电运行,那油量消耗,只能用夸张来形容,飙升至百公里8.5升!
我的朋友驾驶的插混,同样满箱满电,电力耗竭后,依旧能够将油耗牢牢地控制在百公里6.2升!
一箱燃油能跑的路程远超我的增程车!
两者对比,令人叹息。
追本溯源,关键在于增程车的内燃机无法直接作用传递力,只能在高负荷运转,出力不足;而插混系统车辆的内燃机则可在高效区间运转,通过齿轮箱直接驱动车轮,减少能量损耗。
好比一位诗人,增程如李贺,虽才华横溢,但总在苦吟中耗尽精力;插混则如王维,信手拈来,自成佳作。
动力储备上,增程是力不从心逐渐衰竭,插混则是力道醇厚持久绵长!
记得有次我开着增程车上山路,那感受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速度一旦超过80公里,再想提速简直就是奢望,虽然发动机咆哮依旧,但是明显感觉动力匮乏,甚至被一台小排量的自吸给无情超越!
当时那个场面,尴尬极了!
而我朋友那台插混,切换到运动模式后,燃油机和电力系统同时发力,时速表指针瞬间突破80,直指120!
超车动作,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说到底,这是由于增程式汽车,电动机功率通常都低于同价位的插混车型!
车辆制造者考虑成本问题,难以配置更大功率的电机,影响了动力效用。
最后,看看在结构复杂程度。增程好像精简版电脑,插混好比性能加强处理器!
揭开发动机盖,差异立显。
增程发动机舱,寥寥几笔,只装备引擎、电力发生设备和运转电机,省去了增速机,管线也较简洁。
反观插混,离合器、齿轮箱、电力控制耦合件,密密麻麻的油路和电路,以及更多的感应装置,着实令人眼花缭乱!
如同《道德经》中所言,“少则得,多则惑”。
结构愈繁复,小问题发生的概率自然升高。
在一些增程车友群里,常能看到关于运转电机异响,或者电力控制系统的小故障。
而插混那边,类似的情况就相对少见。
由此可见,选车如选将,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不知各位车友,对此又有何高见呢?
评论区里,期待各位的精彩分享!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