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集体翻车!车评圈沉默背后,第三个敢掀桌子的硬骨头在哪?

500万“乌龙”背后的车评江湖

车评顶流陈震的聊天记录弹出一条消息:合作方领克900的律师函索赔500万。 一次合作时间误记,把本应晚间发布的内容提前到清晨曝光,这场“手滑事故”瞬间冲上热搜。 评论区炸锅了:“500万? 够我赚十辈子! ”“车评大V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

顶流集体翻车!车评圈沉默背后,第三个敢掀桌子的硬骨头在哪?-有驾

顶流翻车实录:从封神到塌房

当陈震因小米SU7评测被扣上“双标”“阴阳人”帽子时,另一场闹剧同步上演。 一位马姓车评人对着镜头痛批某新能源车“刹车失灵”“跑偏跳舞”,却被车企甩出国家检测证书打脸。 法庭上,他支吾半天掏不出试驾证据,最终被判赔3.1万并公开道歉。 央视镜头记录了他从义正辞严到面色发青的全过程。

顶流集体翻车!车评圈沉默背后,第三个敢掀桌子的硬骨头在哪?-有驾

更荒诞的是舆论场。 陈震骑自行车被嘲“装精英”,喝咖啡被骂“炫富”,连删掉与雷军的合影都被解读成“广告费谈崩了”。 他无奈自嘲:“用个手机都要被贴标签,累不累? ”而小米法务部连夜加班,声明要追查“黑稿商单”——这场罗生门里,真相早被口水淹没。

行业暴雷:当车评沦为“黑公关”战场

某车企法务部内部文件流出:凡评测内容赞美占比低于90%,一律视为恶意诋毁。 哪怕用10%篇幅指出座椅设计反人类,也可能收到天价索赔函。 有车评人私下抱怨:“现在夸车得像写情书,骂车得像写悼词。 ”

利益链条更触目惊心。 头部车评人广告报价飙至50万一条,有富二代博主靠200条广告买下库里南;某“敢说真话”的网红车评人,煽动粉丝买电车却偷偷购入雷克萨斯,被扒出“吹电车是工作,开油车是生活”的双标现场。 当泰迪、天团、海狗、米猴等水军派系在评论区厮杀时,普通消费者握着血汗钱发懵:“该信谁? ”

真话幸存者:在流量绞杀中站立的人

38号车评中心的李天扬举着白板讲解电机热管理崩溃原理,背景是自费购买的测试车。 他坚持“观点仅基于试驾车型,我负责”——这句话在充斥通稿的车圈像颗哑弹。

区长用“A柱折断”“假人爆头”等词撕开安全遮羞布,律师函摞成砖头仍呛声:“工业垃圾就是垃圾! ”

最狠的是“小牛说车”,自掏腰包买新车做碰撞测试。 当他直播拆解电池包时,弹幕狂刷:“这哥们真敢砸车企饭碗! ”

终极拷问:第三个名字该写谁?

陈震因500万纠纷沉默,马某因造假道歉退场,而38号和区长们仍在孤军奋战。 网友开始罗列候选人:自费租车测评的“猫哥”? 专扒底盘生锈的“区长”? 抑或是那个总在深夜直播拆发动机的不知名工科男?

耐人寻味的是,某车企工程师在专业解析视频下留言:“我做了十年碰撞测试,粉丝还没美少女车评的零头。 ”这条评论两小时后消失。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