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车圈上半年,哪个关键词与你最相关?

复盘车圈上半年,哪个关键词与你最相关?-有驾
复盘车圈上半年,哪个关键词与你最相关?-有驾

毒辣的阳光,聒噪的蝉鸣,浓密的树荫,都在宣告着2025年的旅程已行至过半。回头看,上半年的汽车行业品尝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甜蜜滋味,却也在“内卷”的阵痛中不断反省与纠偏。

今年上半年,行业迎来了产销(1~4月)突破千万辆的历史时刻,也被迫面临全球贸易的重重壁垒;半固态电池、智能辅助驾驶、超快充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车圈淘汰赛”仍然在残酷进行;车企纷纷加速资源整合步伐,相关部门开始对各种不规范行为“拨乱反正”……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虽身处混沌,却笃定向前,走向澄明之境。本报通过10个关键词,和读者一同回顾汽车行业不平凡的上半年。

01
加力扩围



政策组合拳激发市场潜力

1月8日,“两新”政策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发布,给整个汽车市场吃下“定心丸”。政策对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一是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二是将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货车,并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等补贴标准。随后,商务部等8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范围和标准,并对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上限做出明确规定。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再度提及汽车消费,明确提出要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同时就二手车市场发展提出明确指示。

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汽车以旧换新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已达412万份。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贯穿全年实施,将在7月下达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无疑对下半年车市发展带来极大利好。

02
贸易壁垒



全球化遭遇逆风考验
图片

将目光转向海外,今年以来,持续升级的关税风暴席卷全球汽车产业,蝴蝶效应正迅速扩散。今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以及发动机、变速器、动力总成零部件、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加征关税。4月3日,针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政策正式落地。随后,5月3日,美国开始正式对关键进口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

今年上半年,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征收附加关税之事也有所进展。去年10月,加拿大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税正式生效。当日,加拿大还宣布了将于10月22日对中国进口钢铝制品正式加征25%附加税的最终产品清单。今年6月,世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DSB)同意中方申请,就裁决加拿大对中国原产电动汽车、钢铁及铝制品等产品征收附加关税措施问题设立争端解决小组。

与此同时,历经近两年的中欧电动汽车反补贴谈判正在持续推进。4月,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欧双方同意尽快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6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欧双方电动汽车案价格承诺磋商已进入最后阶段。日前,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称,中欧关于进口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反补贴关税案谈判的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

如今,不计后果的“关税战”已然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重创。今年5月,英国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同比大幅下滑55.4%,是自1949年以来的最低单月水平;日本对美汽车出口也出现24.7%的同比下滑。不过,中国汽车积极开拓新市场、新机遇,1~5月依然实现285.3万辆出口,同比增长16.8%。

03
智驾平权



开启“全民智驾”元年

“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元年!”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一句豪言,正式拉开了2025年智驾平权的帷幕。

2月,比亚迪重磅发布全民智驾战略,10万元以上车型全系标配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10万元以下车型也将多数搭载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同一时间,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2025年之后将不再开发非数智车型,未来3年新车将全系标配智驾接口,并预计在今年8月推出10万元级别搭载激光雷达新车型。吉利汽车紧随其后,发布智驾解决方案“千里浩瀚”,将覆盖吉利全系不同价位车型。作为新势力的零跑汽车也不甘示弱,喊出“智驾全民化”口号,把端到端智驾系统入门价格拉至15万元以内。

当辅助驾驶成为全民标配,带来的不仅是辅助驾驶的规模化发展,更是对全民认知的全面颠覆。当用户对辅助驾驶认知从“少数人的选配”到“所有人的标配”,所有车企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必然加入辅助驾驶领域的竞赛,推动辅助驾驶更快、更广落地。

04
加严监管



一场事故引出智驾强监管
图片

3月,一个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辅助驾驶送上审判台。面对越烧越烈的辅助驾驶“虚火”,工信部果断出手,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2025上海车展前夕,行业上下纷纷调整宣传口径,“高阶智驾”重新回归“辅助驾驶”,“全民智驾”似乎半路夭折。实则不然。此次对宣传术语的规范,一方面是为避免消费者认知的偏差,更是让行业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技术突破与用户安全,推动智能驾驶回归理性发展道路。

智能驾驶风波暂平,“零公里二手车”的销售套路又浮出水面。5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采访中痛批“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并表示二手车平台上有三四千个卖家在销售此类车型。随后,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要求打击虚假销售、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并强化车辆登记信息溯源管理。

05
齐反“内卷”



行业上下呼吁终结无序竞争

时至今日,汽车行业“价格战”已持续两年有余,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早已冲破行业发展底线,异化为低质、无序的“内卷式”竞争。5月,新一轮“价格战”来袭,降价幅度、参与企业数量超出此前。

5月3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倡议,呼吁全行业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严格遵从公平竞争原则,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优势企业不为垄断市场挤压其他主体生存空间、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企业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和消费者根本利益。

随后,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态,赞同并支持中汽协倡议,同时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针对当前汽车行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现象,商务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主管部门的强硬表态,能否让新一轮“价格战”踩下“刹车”?数据显示,1~5月,汽车行业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利润率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7%的利润率。下半年车市若想回归健康发展,光“踩刹车”还不够,还要将“内卷式”竞争彻底根除。

06
缩短账期



共建良好产业生态
图片

此轮“反内卷”并未只停留于口头,而是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付诸于行动,整车企业接踵而来的“账期承诺”便是第一步。

6月1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实施。其中要求,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6月10日开始,几乎所有主流车企均公开承诺,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

随后,针对面临价格倒挂、压库等问题的经销商群体,广汽、宝马、北汽新能源、上汽通用、一汽奥迪、悦达起亚等部分车企又公开承诺,60天内完成经销商返利兑现。6月2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对此发布倡议,呼吁汽车生产厂家优化返利政策、缩短返利兑现账期,所有品牌都将返利兑现账期调整为不超过30天,构建车企与经销商互信共赢的合作生态。

07
标准升级



提高电动化、智能化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为推进汽车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除了就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夸大宣传、销售套路等乱象加强监管外,更是从产品安全标准入手,倒逼企业专注核心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4月,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电池新国标主要修订了热扩散测试的技术要求,由“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订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另外,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在智能化发展上,工信部在《2025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研制。此外,还将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

08
加快整合



协同资源降本增效
图片

从2月公告重组,到6月“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东风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的分分合合也是半年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

2月,东风汽车集团和兵装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母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3月,东风集团股份在2024年业绩沟通会上表示,整合正在进行中。4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并强调不会影响长安既定战略。直至6月,东风系、长安系公司同步公告,重组方案就此搁置,长安升级为独立央企。

除东风、长安的合并风波外,今年上半年,多家车企启动内部整合举措。其中,吉利推动极氪品牌私有化,实现极氪与吉利汽车的完全合并;奇瑞对旗下子公司雄狮科技、大卓智能与研发总院相关业务进行整合,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蔚来旗下乐道、萤火虫子品牌被深度整合至蔚来主品牌体系……企业组织架构调整的背后,实则是对汽车产业资源整合的深度考量,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

09
兆瓦闪充



10分钟补能时代到来

市场环境再复杂多变,也无法撼动行业在技术上的持续发展。今年以来,随着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相继发布兆瓦级充电解决方案,行业掀起“兆瓦超充热”,用户的补能焦虑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3月,比亚迪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可实现充电功率1兆瓦,实现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并率先应用于汉L、唐L车型。4月,华为发布全液冷兆瓦超充解决方案,峰值功率达1.5兆瓦,最大充电电流高达2400A,仅需15分钟就能让300度的电池包完成满电循环,补能效率较传统快充桩提升近4倍。同月,极氪发布V4极充兆瓦桩,单枪峰值功率达1.3兆瓦,单枪峰值电流1300A。

目前,各大企业正争分夺秒布局兆瓦超充站,抢占兆瓦超充先机。比亚迪在宣布自检4000座兆瓦闪充站后,先后与小桔充电、新电途等充电运营商展开合作,共建兆瓦闪充桩。极氪首个V4极充兆瓦站则已落地杭州,后续计划在深圳等核心城市推进试点。华为选择聚焦矿山、港口、干线物流等高频作业场景,与东风、北奔等车企合作,开发超充重卡,与顺丰、京东等企业共同部署电动重卡。

010
电车下乡



新五年再启程
图片

6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自2020年启动以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有力带动新能源汽车年均销售超100万辆,支撑了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进入第6个年头,新能源汽车下乡展现出新面貌。

此次入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共124款,是自该活动启动以来首次突破百款车型。车型数量增加的同时,下乡车型种类也更加丰富。今年,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蔚来ES6和ET5等高端车型均被纳入车型目录,释放下沉市场高端消费潜力。

与此同时,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还将与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工作形成协同效应,补足县域市场在补能网络等领域的缺陷。

推荐阅读
销售1565.3万辆!中国汽车上半年成绩单来了
外媒热议:为何小米造车成功而苹果失败

文:张奕雯 编辑:陈伟 版式:李沛洋

图片


图片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