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碳化硅,新能源汽车的底层变量?——从车间到股市,师傅嘴里的"石头片"折腾记
午后厂房那边传来一阵噪音,李师傅一边发着烟一边跟小刘聊着今年又有啥新玩意儿能让电车多跑几十公里。刚提起“碳化硅”这茬,旁边做电控组的阿伟就憋不住插嘴:“碳化硅这玩意就是原来硅片上摊了层石头皮,能省点损耗,但造起来费劲啊,听说6吋片良率还跟买彩票似的。”
顺着这场闲谈往回翻,去年长三角一带车友群都在吹,比亚迪那几款高配电驱,特斯拉新款Model S,搞逆变又换成了碳化硅模块。师傅骂了句:“这东西要不是国际厂子先用,国内还撵不到前头。”电池下置空间里,线缆和逆变器抱团躲着温度,听说用碳化硅后电驱模块散热省事不少。有群友自测,续航敢多掰出来20来公里,但冬天上高速开暖风,也就那样。
那会阿伟还说,碳化硅热起来了,产业链上游都开始涨价。一个片瓷化的石头下料,一个衬底,车上用得起的都是大公司的货。天岳那边,师傅说都跟国内几家大车厂沾上了边,由于产能不太行,订单压着走。一时间,电气圈到处传东尼电子也是够猛,去年还把导电型衬底做成了了不起的系列,说是手里订单堆起来能当桌子腿。
讲到中游,斯达刚从IGBT稿子切碳化硅,量起来了。湖南三安那家伙好像把啥都自己做了:石头片自己长,器件自己整,封装据说还能撑高温。“上一批模块,散热片用的水冷,都说是为碳化硅定制的,不然烧成了锅底。”晶方这厂在江浙一带口碑还可以,有个做维修的年初抱怨,新高频模块装配时封装和导热胶都换了新料,说是怕热崩了。
配件师傅别有一套说法:“碳化硅逆变器,好,少发热,开快车激烈点,不容易掉电。”但小区邻居老李就经常瞎扯:“这东西能不能用,也得看修理铺师傅认不认,修起来动辄两三千,店里没人肯全拆。”
插叙一句,碳化硅在光伏圈也是招风,逆变器耗电少了不少。去年陕西某地并网时,群里的大佬自夸自家设备换代后,发电效率能蹭上去2%多,虽然电网老头不信,说是“厂家一嘴皮子”,但数据是实打实跑出来的。
还有几件冷门,前阵子听维修师傅说,碳化硅模块里某些封装上的导热凝胶容易在南方潮湿天发霉。去年有辆国产新能车在广州路上出事,拆了模块后发现新材料其实没烧坏,是旁边连接片虚焊了,师傅骂娘,部件贵但这种小事还得靠手工眼力。行业里也有段子手:有家小品牌本来想搞自产碳化硅模块,结果一季报出来发现良率拖了后腿,被大车厂退了单,美其名曰“发展新质生产力,好在尝试过”。
顺带插一句,这碳化硅石头片,听说要往8吋走,但车间师傅嫌麻烦,良率还不知道能整出来个啥。价格可不便宜,没大厂吃亏不起。车企销售顺嘴一提,碳化硅模块成了高配亮点,但普通买菜车还得继续用老硅基。“技术壁垒就像那台旧车里的防盗锁,看着高级,修着容易卡脖子。”
风险这块,不光师傅们说成本高,还担心要是大厂一扎堆价格战,所有靠新材料赚钱的公司压力都压到维修门店,最惨还是买车的人。前年电车行业那波倒闭,小品牌走了不少,连碳化硅带着打了水漂。“可惜这模块不是谁都敢做,配件师傅说:有钱技术不硬也没啥用。”
生活化结尾吧,老李昨晚在微信群又发牢骚,说碳化硅模块修了半天,最后问题出在主电路旁的小继电器。师傅们笑骂:“技术再新,车子坏了还得靠老油条师傅用鸡毛掸子捣鼓。”碳化硅未来能不能普及,反正电控维修师傅还在烟雾里琢磨着,下顿饭店里估计又要吵半天。至于股市里那几家,具体咋样,问修车师傅,估摸着只有喝了半斤白的才能跟你唠明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