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朋友开车,路上突然窜出来一个施工围挡。他根本没反应过来,车自己就拐过去了。七秒钟的事。我看了行车记录仪回放,手心都是汗。这玩意儿真不是开玩笑的。
激光雷达在扫。云在算。车在动。三件事同时发生,快得像闪电。以前听说这种技术,总觉得是科幻片。现在它就在路上跑,还救了人。
过去那些老雷达,下雨天就迷糊,分不清前面是个塑料袋还是个小孩。现在不一样了。拿一束束激光往外面照,回来一堆点,拼成一张立体图。黑灯瞎火也好,下大雨也好,它都看得清清楚楚。连路边蹲着的流浪猫都能认出来。
2025年开始,好多新车都把这个当标配了。不光是国内,全世界都在上。厂家说加这个不为别的,就为了关键时刻能刹得住。数据也确实好装了这系统的车,自动刹车次数翻倍。尤其早晚高峰,左拐没红绿灯那种路口,车自己会看对面有没有来车,还会留意有没有人突然从电动车后面跑出来。
算法也在变聪明。以前是遇到情况再想怎么办。现在是提前猜你会干嘛。就像老师傅开车,眼睛一扫就知道哪条道 safest。车子现在也能这么想了。前方大货车慢下来,它不光踩刹车,还会瞟一眼后视镜,看看左边能不能变道,整个过程不到七秒。
这些本事哪来的。靠的是每天几百万辆车在路上跑,把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都记下来,传到云端。今天你遇到个逆行的三轮车,明天可能就帮别人躲过一劫。越开越聪明,跟人学骑自行车一样,摔多了自然就会了。
今年夏天暴雨特别多。有测试报告显示,夜里视线很差的情况下,用激光雷达的车比普通车少撞上东西的概率高一大截。尤其是那种突然从巷子里冲出来的行人,系统比司机先发现。
还有一次我看视频,一辆车直行过去之后,旁边工地开始卸货,钢管滚到了路中间。车流还没乱,那台智能车已经悄悄往右挪了一点。距离保持得刚刚好,像是有人在背后指挥。
有人说这是冷冰冰的机器。可我觉得,它有点像一个不说话的副驾驶。一直盯着外面,比你还紧张。你走神了,它在岗。你累了,它还在岗。
地图和车也开始聊天了。以前导航只知道你在哪条路。现在它知道前面五十米有个坑,或者哪个路灯坏了。信息一对接,车子心里更有数。
这年头买车,很多人不再只看发动机。反而问一句,主动安全强不强。毕竟谁都不想出事。哪怕只是少一次追尾,也算值了。
但我还是觉得,再厉害的机器,也不能代替人看路。它能帮你,但不能完全靠它。就像跑步,手表再准,也得自己迈腿。
科技往前冲,我不拦着。只是希望我们别把自己该担的责任,全交给了代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