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之间的竞争已步入“关键阶段”,转折点即将到来。
在这样的时期,购车本应变得简单,却反倒成了一道难题。
一方面,降价潮汹涌而至,让人觉得不立刻入手就会吃亏;另一方面,车辆保值率急剧下滑,即便当下借着价格战占了点便宜,明年可能就要面临双倍的亏损,一旦买下就会损失惨重。
在这种形势下,未来两年有购车计划的人必须留意,有3类汽车将会出现大幅“贬值”,购买时务必保持理性。
第一类是风光不再、即将被市场冷落的二线豪华车
说二线豪华车已走向衰落,并非危言耸听。
从近年的市场数据来看,二线豪华车的销量大幅下滑,以其中的主力品牌雷克萨斯为例,2020年销量为22.5万辆,到2023年就降至18.1万辆。
这还是雷克萨斯放下姿态,通过降价来维持生存的结果。
至于英菲尼迪、林肯等品牌,即便拼尽全力,也难以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深究其中原因并不复杂,归根结底是自身实力不足。
试想在2024年的汽车市场中,提到豪华车,大家会想到哪些亮点?
比如问界M9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仰望U8的易四方电机技术、智己L6搭载的固态电池等。
而二线豪华车有什么呢?2.0L发动机、CVT变速箱,当然,还有一个空间稍大的老式座椅。
也就是说,二线豪华车试图把这些老旧配置卖出高价,可惜低估了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毕竟是豪华车,如果说产品不行,单凭品牌面子或许还能勉强维持。
但市场形势变幻莫测,不同时期的市场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
今年1-3月的豪华车销量数据显示,前十名中有问界M7、理想L7以及“BBA”,二线豪华车没有一款进入榜单。
豪华车未能跻身豪华车销量榜,这一现象已说明问题,消费者对这些品牌已经不再盲目追捧,品牌光环逐渐褪去。
二线豪华车的神话终将破灭。
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半年这些车型继续降价、贬值也在意料之中。
因此,购买这些车型时必须保持高度理性,否则就要做好第一年残值减半的心理准备。
第二类是续航里程低于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这两年在技术升级上不遗余力,重点就在电池领域。
新技术发展迅速,老技术被淘汰的速度自然也会加快。
当然,这并不是说旧电池无法使用,而是要考虑到其带来的额外损失,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例如,前两年续航600公里已属顶尖水平,500公里的续航并不逊色,至少能算得上次顶配。
但随着小米进入汽车行业,如今入门级车型的续航都达到了700公里,500公里续航的车型地位迅速下降,贬值速度也随之加快。
从技术发展的速度来看,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剧。
今年宁德时代新一代电池的能量密度突破了500Wh/kg,锂电池价格相比去年下降了一半。
这意味着,电池容量更大,成本却更低。
未来的电动汽车,即便配备700-800公里的续航,价格也能降下来。
如此一来,500公里续航车型的价值大幅缩水也就显而易见了。
此外,到2026年,固态电池将实现规模化量产,车辆续航有望达到1000公里。
而且,目前续航500公里以下的车型,大多采用400V平台,充电效率较低,与800V平台的车型差距明显。
所以,这些平台技术落后、续航又低的车型,未来两年的贬值率会很高,不建议购买。
第三类是厂家可能面临倒闭的汽车
车辆还在,但车企已经倒闭,这种情况在如今的市场中并不罕见。
据博世中国统计,2017年新势力车企多达60家,而到现在仅存活23家,其中大部分还处于破产边缘。
有经销商透露,部分新能源车企因库存问题,会以6折的价格向经销商处理车辆。试想如果此时在门店原价购买,将会损失多大。
而且这些车企随时可能倒闭,一旦倒闭,后续用车会面临一系列麻烦。
这些“濒临倒闭车企的车型”非常小众,零部件供应短缺,就像一些冷门手机,连手机壳都很难买到。
即便能想办法找到机械部件的替代品,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的一大区别在于其高度智能化的特性。
首先,很多车型取消了实体按键,控制功能都集成在中控屏上,一旦车机系统出现故障,可能连换挡都无法进行。
其次,从蓝牙钥匙、跨设备互联,到音乐播放、智能驾驶等功能,都依赖实时网络连接和云计算服务的正常运行。
车企一旦倒闭,这些服务就会永久终止,且无法修复。
只要想想手机或电脑断网时的感受,就知道这有多糟糕。
不久前的威马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教训。
因此,如果意向车型的车企有倒闭的迹象,最好先观望,谨慎购买。
未来两年,汽车市场就像寒武纪时期一样,是技术爆发的阶段,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固然令人欣喜。
但对于想要购车的人来说,要判断哪些车“过时速度更慢”,以提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从当前汽车市场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这3类汽车已经处于“贬值”的边缘,最好避开。
如果已经购买了这些车型,现在出手还来得及,否则到明年可能就只能后悔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