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销量超丰田,单车利润不到一半,行业内卷难赚技术钱

“3000万辆中国车利润不如丰田”——这个鲜明对比的观点,近来在整个汽车行业如同一把锋利的菜刀,剖开了中国自主品牌的自豪与隐忧。官方很快进行了辟谣,甩出了厚厚一沓数据,仿佛能凭一纸数字挽回面子。然而,细瞧这些数字,倒让人心里更添几分凉意。

这个结论其实来自一位专家在某知名行业论坛上的发言,经过媒体和自媒体的层层转述,很快就发酵成了全国范围的大讨论。表面上看,中国2024年汽车销量高达3143.6万辆,丰田全球同期销售1,027万辆。论数量,丰田不过是我们的一旁陪跑。但再看利润,中国整个行业赚了4622.6亿元,丰田一家挣了2376亿元,几乎是中国行业总和的一半以上。

更扎心的数据还在后面。把中国汽车总利润分到每辆车上,平均下来,一辆中国车赚1.47万,但丰田每辆车净利润高达2.31万。如此算来,丰田单车利润是中国的1.57倍。可以安慰自己,差距还没“碾压”那么夸张,但细究下来,真真是“表面体面,内里寒酸”。

中国汽车销量超丰田,单车利润不到一半,行业内卷难赚技术钱-有驾

且慢感叹,下潜一层。丰田的数据为单一上市公司净利润,实实在在,摊开账簿谁都能查。而中国行业这个“大饼”,实际上成分复杂。以去年为例,中国18家头部上市车企,总利润不过800亿元——可是官方统计的行业利润高达4622亿元。凭什么剩下的小鱼小虾,总共贡献了4000亿利润?若不是会变魔术,这个账要不清楚,恐怕只有“小镇做题家”能懂。

中国汽车销量超丰田,单车利润不到一半,行业内卷难赚技术钱-有驾

我们再算销售量。比亚迪、上汽、一汽、吉利、长安、奇瑞这几家巨头,全年销量接近1900万台,占全国大头。剩下的车企,销量虽高,总利润竟然比巨头们还多。合理吗?恐怕连小学数学老师都要疑惑“是否有变量未披露”。

中国汽车销量超丰田,单车利润不到一半,行业内卷难赚技术钱-有驾

说到底,3000多万辆中国车,如果真赚到比丰田多的钱,怕是也会“闷声发大财”了。现实摆在面前,我们的单车利润远低于丰田。技术落后的锅,大家曾认,但如今中国新能源技术已全球领先,产业链也初步站稳了脚跟,为何还是赚不到丰田那么轻松自在的钱?答案只有两个字:内卷。

别说什么“中国人太谦逊”,也别怪消费者太精明,问题出自行业自身。一个技术窗口刚开启,百花齐放很快演变成百车乱舞。此时拼技术已不是王道,拼的是谁能咬牙压价到最后一刻。从裸奔到骨感,不是消费者不肯买单,而是同业齐头并进,谁也舍不得慢下来。

看看别的国家。日本的新产品大多不会第一时间销往海外,优先供自己人享用,次一级产品才走出国门。这种策略不仅稳住了技术护城河,还确保了丰厚利润。美国更夸张,当年微软、IBM垄断了电脑生态,哪还见“卷王”?到后来的苹果,iPhone哪次价格不是全球最高?技术换利润,产品走高端,美国企业套路玩得正着。再说英伟达,一个芯片公司跺跺脚,就能全球科技圈地震。利润率和话语权,才是企业皇冠。

试想英伟达如果诞生在中国会如何?答案不难猜。某省某地立刻“复制粘贴”,东施效颦数十个“A伟达”“B伟达”热热闹闹冒出来。新能源汽车的百花齐放不是美学胜利,而是利润稀释的前菜。激烈的市场拼杀,让“赚大钱”变成“分薄饼”。

说到底,汽车“内卷”并不是仅仅企业互啃那么简单。从上到下,地方部门比资金、抢项目,招商引资、设产业园,结果行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技术没来得及转化为超额利润,反被无休止的内部赛跑消耗殆尽。利润没了,表面光鲜,实则辛苦“内斗”,一地鸡毛。

中国汽车销量超丰田,单车利润不到一半,行业内卷难赚技术钱-有驾

所以,下次再有人感叹“3000万辆中国车利润还不如丰田”,大可不必斤斤计较数据的真假。问题藏在更深的地方:如何让中国车企赚到“技术溢价”的钱,而不让自己陷入“价格屠夫”的死循环。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人认真回答,哪怕明年做到4000万辆,也不过是数字游戏里的赢家罢了。

中国汽车销量超丰田,单车利润不到一半,行业内卷难赚技术钱-有驾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