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

1997年的安徽芜湖,经济相对落后,地方政府迫切希望发展汽车产业来推动经济转型。 早在1958年,芜湖江南汽车修理厂制造的“江南牌”三轮汽车就曾在北京国庆成就展上亮相,当地政府希望重拾汽车梦想。

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有驾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严格限制,这个代号为“951”的重大项目只能秘密进行,对外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

项目筹备处最初考虑过合资,但无论是国际汽车巨头还是国内行业大佬,都看不上这个缺少人才、资金、技术的三线小城。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自己单干。 经过艰难谈判,筹备处在1996年用2980万美元从英国引进了一条福特二手发动机生产线。

为了推动项目发展,芜湖市政府力邀时任一汽总装车间主任的尹同跃回乡主持汽车项目。 尹同跃是安徽巢湖人,1984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后加入一汽,是当时一汽的十大杰出青年和重点培养骨干。

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有驾

在犹豫不决之际,时任芜湖市副市长的詹夏来对他说道:“总不能一辈子在外国人手下做事,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车,才能体现你的最大价值。 ”这句话打动了尹同跃,他最终决定辞去一汽的工作,南下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1997年3月,尹同跃带着市政府给的30万元启动资金和挖来的100多位技术人员,在芜湖城北的废弃破砖瓦厂成立了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在那间冬天四面漏风、夏天热得汗流浃背的“小草房”,他们开启了自主造车之路。 尹同跃后来回忆道:“当时他们(芜湖市政府)是胆大,我们是糊涂,就这样开始了无中生有的征程。

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有驾

按照约定,发动机生产线的安装工作由卖方负责,但那些外国专家的工作效率让中方人员焦急不已。

尹同跃描述道:“他们上午一杯咖啡,下午一杯咖啡,中午晒晒太阳,晚上跳舞唱歌,眼看着一年就过去了。 ”担心项目进度的市领导拉着尹同跃团队开了三个晚上的会,商量是否要离开外国人自己干。

一开始没人敢担这个责任,后来尹同跃实在看不下去,便向市领导许下军令状:“让他们走,我们自己干。 干不成,我跳长江去! ”在外国专家惊愕的眼神下,尹同跃团队全面接手发动机安装线。 他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夜以继日地奋战。

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有驾

经过500多个日夜的努力,尹同跃团队不仅在1999年初提前半年完成生产线调试,更是在同年4月成功下线第一台发动机,12月下线第一台轿车奇瑞,取“传奇、祥瑞”之意。 当时现场所有的人抱头痛哭,为了这一刻,他们整整奋斗了3个年头。

欣喜之余,没有进“汽车目录”的奇瑞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把车卖出去? 由于无法在市场公开售卖,在芜湖政府的支持下,奇瑞一开始只能把目光瞄向当地的出租车市场。 一年不到,芜湖出租车市场消化了当年生产的奇瑞汽车。

但芜湖出租车市场毕竟有限,根本无法实现奇瑞的汽车梦想。 况且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奇瑞“无证”生产轿车的情况,“封杀令”随时都有可能下达。

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有驾

对于当时的奇瑞来说,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努力获得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可;二是与国内汽车豪门“联姻”,从而变相获得“准生证”。

第一条路遥遥无期,国内三大汽车豪门也看不上奇瑞。 最终在国家主管领导的帮助下,上汽才答应给奇瑞一个名正言顺的户口。 这是一场不平等的“联姻”。

2000年12月,为了获得汽车准生证,奇瑞同意将注册资本的20%(3.5亿元资产)无偿划到了上汽帐上。 上汽还对奇瑞提出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不分红。

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有驾

尽管条件苛刻,但奇瑞还是选择了答应,毕竟当时的汽车准生证是稀缺资源。 2000年左右的中国汽车市场最为活跃的当属捷达、桑塔纳和富康这“老三样”。 其中捷达和桑塔纳的售价都在12万元以上,而富康虽然售价较低,但其两厢掀背的造型很难被当时老百姓接受。

为了填补低价位三厢车这个市场空白,奇瑞将委身上汽后推出的第一款车风云定价为8.8万元,比捷达便宜了三分之一。

在性价比的优势下,风云汽车在2001年大获成功,取得单车销售2.8万辆的优异成绩,奇瑞凭此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13亿元人民币。

安徽老汉,身家飙升,直追王传福、魏建军,工程师出身!-有驾

从2002年开始,奇瑞便联合世界著名发动机公司AVL,进行0.8升到4.0升的18款发动机的研发工作。 2003年末,这批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基本完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且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奇瑞一口气向市场投放了3款新车,QQ、旗云和东方之子,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那个供不应求的年代,奇瑞依靠性价比和多款车型一路攻城略地。 2003年,奇瑞第10万辆车顺利下线;2007年8月,奇瑞第100万辆车成功下线,成为首个迈进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2011年7月,奇瑞第300万辆车顺利下线,是国内第一家产量突破300万辆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

为了摆脱国产汽车低端廉价的形象,奇瑞在2009年采取了多品牌战略,将奇瑞分拆成了4个品牌,奇瑞、开瑞、瑞麒、威麒。 其中瑞麒、威麒为中高端品牌,后来更是和以色列量子集团合资推出高端品牌观致。截至2025年8月,奇瑞集团累计销量达172.7万辆,同比增长14.5%,全年目标为300万辆,当前完成率57.6%。

#热问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