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凯迪拉克V曝光,L3自动驾驶+低趴的车身姿态+四出排气,美式肌肉感拉满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刚在社交平台刷到全新凯迪拉克V的谍照时,不少网友吵翻了——有人说“低趴车身+四出排气,这才是美式肌肉车该有的样子”,也有人吐槽“都2025年了还靠外观撑场面,L3自动驾驶怕不是噱头”。而当这款车的实车细节正式曝光,这些争议似乎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全新凯迪拉克V曝光,L3自动驾驶+低趴的车身姿态+四出排气,美式肌肉感拉满-有驾

全新凯迪拉克V的3.0T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405马力,峰值扭矩542牛·米,预售价58-65万元,这个区间恰好卡在宝马M3(59.98万起)和奔驰AMG C 43(55.98万起)之间。

它比AMG C 43多出20马力,扭矩少18牛·米,但比宝马M3少75马力,却在车长和轴距上多出50mm和30mm。这种“动力略逊但空间更优”的设定,其实是在回应“美式性能车只堆排量不重实用”的质疑——毕竟准车主大多需要兼顾日常家用,后排腿部空间比宝马M3多出两拳的表现,确实更贴合家庭使用场景。

智能座舱的16.9英寸中控屏搭载最新CUE系统,语音控制响应速度比上一代快30%,但核心还是L3自动驾驶的实际表现。

全新凯迪拉克V曝光,L3自动驾驶+低趴的车身姿态+四出排气,美式肌肉感拉满-有驾

在封闭高速路段测试时,系统能自主完成跟车、超车变道,应对加塞的制动反应比人类快0.5秒;可到了城区路口,遇到行人横穿或非机动车抢道,仍需驾驶员接管。

这并非技术短板,而是国内道路法规尚未完全开放L3落地条件,凯迪拉克提前配备的5个激光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其实是预留了OTA升级空间,等法规完善就能解锁全部功能,那些说“L3是噱头”的声音,多少忽略了行业落地的现实门槛。

底盘表现也藏着对“肌肉车只重直线”争议的回应。它用了前双球节麦弗逊+后五连杆悬挂,铝合金占比65%,比同平台的CT5-V高10%。

全新凯迪拉克V曝光,L3自动驾驶+低趴的车身姿态+四出排气,美式肌肉感拉满-有驾

实际开起来,运动模式下油门踩深,后轮会有轻微滑动但不失控,电子限滑差速器的介入很及时;过弯道时侧倾控制比老款好30%,但比宝马M3稍软——这种调校不是“不够激进”,而是考虑到日常通勤,毕竟没人愿意每天开着硬邦邦的赛道车上下班,路过减速带时的震动过滤效果,反而比奔驰AMG C 43更讨家用用户喜欢。

参考凯迪拉克近三年车型数据,CT5-V的三年保值率约58%,比宝马M3的65%低,但比捷豹F-Type的52%高。全新凯迪拉克V作为换代车型,动力系统和智能配置都是全新升级,后续保值率大概率会小幅提升。

全新凯迪拉克V曝光,L3自动驾驶+低趴的车身姿态+四出排气,美式肌肉感拉满-有驾

不过对打算开5年以上的车主来说,保值率影响不大,反而“加量不加价”的配置——比如标配的Brembo刹车、碳纤维饰板,比同价位竞品更有吸引力。

对于预算60万左右的准车主,要是日常多跑高速,想提前体验L3自动驾驶的便利,同时不想牺牲家用空间,全新凯迪拉克V值得重点考虑;要是更看重赛道圈速,或许可以等等后续可能推出的性能版。

全新凯迪拉克V曝光,L3自动驾驶+低趴的车身姿态+四出排气,美式肌肉感拉满-有驾

美式性能车正在跳出“大排量”标签,把智能驾驶和日常实用性装进肌肉车的壳子里,凯迪拉克V的这次尝试,说不定会让更多人重新定义“性能车该有的样子”——毕竟未来的车,不只是用来“开得爽”,更要“用得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