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法拉利最近聊起佛罗伦萨总经理这个职位,语气里带着一种奇特的混合感。一方面他说这工作“疯狂带劲”,另一方面又毫不掩饰地承认责任压得人喘不过气。这种矛盾感挺真实的,毕竟他是因为前总经理巴罗内突然离世才接任的,原本的副手转正,怎么说都带着点特殊使命的味道。
他提到沟通方式在现代足球管理中的关键性,觉得现在工具多了反而容易让人孤立。法拉利特别看重面对面交流时的细节,比如面试年轻人时会不会直视眼睛,坐姿显得主不主动。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比简历上的数据更说明问题。我倒是想起几年前在意甲碰到的一个青训教练,他也总说“要看球员怎么握手怎么走路”,足球圈里这类观察似乎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传统。
法拉利在佛罗伦萨呆了八年,娶了当地姑娘,自称已经摸得透这座城市的脉搏。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确实,佛罗伦萨人对足球的执着程度可能仅次于佛罗伦萨牛排。球队代表整座城市,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俱乐部能比的。他说需要“带着点轻松感”应对,否则重量太大扛不住——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想起安切洛蒂当年的那套管理哲学,严肃事情轻松做,大概是意大利教练的通性。
足球圈里什么都看得到,好的坏的,赢的输的。法拉利这话说得挺实在,既没刻意美化也没过度悲观。毕竟佛罗伦萨这几年成绩起伏不小,从欧战资格到保级边缘都经历过。管理层换血频率不算低,能待满八年说明他确实有点东西。
他提到纪律和规则的重要性,赢和输的时刻都得承受。这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实际操作起来完全是另一码事。转会市场上错失目标更常见的是沉默而不是解释,球迷可不会管你谈判桌上有多难。佛罗伦萨去年夏天那个中锋引援拖了多久,最后时刻才敲定替代方案,当时被媒体骂得够呛。
现在意甲的中小俱乐部总监越来越难当,预算紧缩但期望值反而涨了。法拉利这种从内部提拔的反而有优势,熟悉俱乐部文化,知道哪些坑可以绕开。不过也有弊端,太熟悉有时候反而难以推动变革。亚特兰大那边就老是直接从青年队挖管理人才,效果似乎不错。
佛罗伦萨的阵容构建思路最近几年明显转向年轻化,二十出头的球员买过来打一两个赛季好球就转手。这种模式风险不小,但财政上确实更可持续。法拉利应该没少参与这些决策,虽然具体谈判细节外人很难知道。
说到底足球管理就是不断平衡的过程,短期成绩和长期规划,财政健康和竞技野心。法拉利说这工作“疯狂带劲”大概就是冲着这种挑战性去的。压力大但成就感也大,特别是看到自己签下的球员踢出身价的时候。这种满足感估计和记者抓到独家新闻差不多,都是行业内才懂的乐趣。
他最后重复了两次“疯狂带劲”,听起来不像场面话。能在压力这么大的位置上保持这种心态,本身就不简单。佛罗伦萨这赛季成绩中规中矩,不过青年队冒出几个不错的小子,转会操作也没出什么昏招。对于一家历史厚重但预算有限的俱乐部来说,稳定或许就是某种形式的成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