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是小鹏智驾团队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
文丨李安琪 赵宇
编辑丨龚方毅
我们获悉,10 月 9 日,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发布内部信:李力耘不再担任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刘先明(Xianming Liu)接替该职位。
刘先明 2016 年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专业。他曾在 Facebook(现 Meta)、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任职,从事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
2024 年 3 月,刘先明加入小鹏汽车,担任小鹏 AI 团队负责人,今年 6 月曾以小鹏世界基座模型负责人的身份亮相,在本次人事变动前已直接向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汇报。据接近小鹏汽车的人士透露,何小鹏近期频繁与刘先明就自动驾驶大模型展开深入交流。另一位知情人士称,刘先明之前在小鹏从事的 AI 研究已经同时在为芯片、具身团队提供必要软件支持。
目前李力耘仍在职。
我们就上述事实性信息向小鹏汽车官方求证,小鹏方面回应称,自动驾驶 VLA 大模型是世界基座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但更难的是让世界基座模型具备对整个世界进行推演的能力,而刘先明博士具备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领域前沿研究的工作背景,是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杰出技术专家,今后将带领团队加速小鹏物理世界基座大模型在 AI 汽车领域全面应用,扩大智能辅助驾驶代际领先优势。
此次调整是自 2023 年 8 月以来,小鹏自动驾驶部门的再一次人事巨震。彼时,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离职加入英伟达,小鹏自动驾驶负责人由时任规划控制部门负责人李力耘接任。
李力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纽约大学计算机系。加入小鹏前,他曾先后在美国通信运营商 AT&T、职场社交平台 LinkedIn、百度、京东工作。2019 年 6 月,他加入小鹏汽车智能驾驶研发团队,先后担任小鹏高速 NGP 和城市 NGP 软件负责人,以及规划控制和模拟器方向负责人等职位。2023 年 8 月,李力耘接替吴新宙,开始全面负责小鹏智驾方案的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2024 年 10 月,李力耘晋升小鹏汽车副总裁。
对于当时让李力耘接手小鹏智驾团队的原因,何小鹏曾公开发文称,吴新宙是因 “家庭和多方面的原因” 选择从小鹏离职,而在其提出离职申请后的 10 个多月时间里,小鹏在智驾部门的架构上、组织上都做了不少提前和主动的优化和迭代,也很早就选择了李力耘来接手智驾团队。他还强调,“之前小鹏的 XNGP 一直是力耘负责”。
李力耘在 LinkedIn 称自己 “痴迷于量产自动驾驶的技术落地”。从实际工作成果角度看,他在接任小鹏智驾一号位之后,先是带队完成了城市 NGP (Navigation Guided Pilot, 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在国内数百座城市落地,而后又推动小鹏实现 “端到端” 智驾方案在行车全功能量产上线。
2024 年初以来,国产头部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理想先是在去年 10 月凭借 “端到端 +VLM” 双系统方案跻身智驾第一梯队,又在今年 9 月宣布完成 VLA 智驾方案在其 AD Max 平台车型实现全系搭载。此外,包括华为、蔚来、元戎启行、Momenta、博世在内的厂商均在加码智驾新一代技术研发,昔日在高速 NGP、城市 NGP 领域占据优势的小鹏智驾方案,如今已显得不再那么耀眼。
AI 大模型是小鹏智驾团队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而刘先明加入小鹏后,与相关团队共同推动了小鹏自动驾驶技术向 AI 大模型方向的演进。
今年 4 月 14 日,小鹏汽车正式提出了 “基座模型” 的智能辅助驾驶路线,称内部在开发一个 720 亿参数的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在下月举办的年度 AI 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将公布其在物理 AI 领域取得的技术进展,主要涉及小鹏自研的 AI 基座模型。小鹏称,这个模型研发历时一年多,使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模型数据量。
据了解,目前小鹏已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规模 AI 算力集群,为世界基座大模型、VLA 和 VLM 模型的训练提供支持。2025 年,小鹏在 AI 和自动驾驶上计划投入 45 亿元,未来还将持续加大投入。
今年似乎是中国车企智驾团队调整的 “大年”。在连续流失多位智驾技术骨干后,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负责人郎咸朋于上月发布内部信,宣布将理想智驾团队拆分为 11 个二级部门,以更扁平的组织推进 AI 大模型研发。更早之前,吉利汽车 “关停并转” 内部多个智驾研发团队,并引入千里科技作为核心供应商。为更好适应新的 AI 大模型研发流程,蔚来智驾团队也在近期完成了一年内的第三次组织调整。
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加剧,大家都在找适合自己的解法和战略位置。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