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显示屏掀起“新四化”浪潮
汽车圈现在刮起了一股“新四化”的大风,就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这股风一吹,车载显示屏这个市场就越来越大了。毕竟啊,车里的信息娱乐、导航、驾驶辅助这些功能,都得靠显示屏来帮忙。
现在显示技术进步了,人工智能和网络连接也更好了,所以这个行业变得特别热闹。比如说,显示屏种类越来越多了,像抬头显示(HUD)、副驾屏幕、流媒体后视镜之类的开始流行;屏幕也越做越大,多块屏幕联动或者是一体化的中控屏成了主流;分辨率也越来越高,用上OLED和Mini LED这种新技术,既省电又能显示得更清晰;智能化更是普及开来,通过AI技术,能给你个性化推荐,还能语音互动啥的,真是越来越智能了。
全球汽车显示屏:大陆企业占据大头
根据知名的调研机构Omdia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显示屏面板的出货量达到了2.32亿片,比上一年增长了6.3%。这背后主要靠的是咱们国内电动车销量的增长以及企业采取的不同于别人的竞争策略,所以中国大陆的企业在这一块儿占据了大头。
榜单上排名第6到第11的分别是龙腾光电(IVO)、瀚宇彩晶(HannStar)、群创光电(Innolux)、信利(Truly)、夏普(Sharp)和华星光电(CSOT)。其中,龙腾光电、信利、华星光电的出货量分别涨了20%、4%和125%。
LG Display(也就是LG显示)排在第五名,它的出货量增长了8%,达到了1798万片,市场占有率是7.7%。这家韩国公司在车载OLED屏幕方面技术特别牛,在色彩表现、对比度还有视角这些方面都领先同行。2024年,他们还推出了好几款弯曲的和可弯折的车载显示屏,就是为了满足那些高端车对于个性化显示的需求。
再来说说JDI(日本显示器公司),它以8.6%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四。不过呢,因为行业竞争太激烈,再加上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它的出货量下降了13%。今年2月份的时候,这家公司宣布要在2026年3月之前关闭茂原工厂的面板生产线,然后把那里的G6液晶单元生产设备搬到石川工厂去。
车载显示屏国际竞争加剧
AUO友达光电排在第三名,它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5%,达到了2440万片,市场占有率是10.5%。他们家产品种类特别全,从传统的TFT-LCD到OLED,再到Micro LED都有涉及。他们的技术强项在于颜色更鲜艳、耗电更低、还特别耐用。他们的客户可不少,像奥迪、宝马、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斯柯达这些大牌都在用。
排名第二的是天马微电子,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5%,达到了3690万片,在前五名里增长速度最快,市场占有率也提高到了15.9%。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全球车载显示屏领域的领头羊,天马已经为上百个品牌的上千款车型提供了服务。比亚迪、上汽、一汽、吉利、小鹏、理想、蔚来、奇瑞、零跑、大众、通用、福特、丰田等品牌车型里都有用到天马的屏幕,而且涵盖了仪表盘、中控台、副驾屏、后排娱乐屏,甚至抬头显示、座椅扶手屏、电子后视镜屏、车顶吊屏等新型应用场景。
今年1月,天马和康宁合作推出了一款双13英寸的多曲率“一体黑”OLED显示屏。这个屏幕设计很特别,可以满足从R800mm到R2160mm的不同曲率需求。它还用了自家研发的SLOD(叠层器件)和TPOT(薄膜封装触控)技术,显示效果特别好,对比度高、亮度高、边框窄、耗电少,让屏幕变得更薄、更轻,使用寿命也更长,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高端智能座舱的新标准。
京东方精电:车载显示屏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京东方(BOE)稳坐头把交椅,出货量达到4090万片,比上一年增长了16%,市场份额也达到了17.6%。京东方旗下的京东方精电(专门负责汽车显示屏业务的销售平台)去年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5%,达到了134.49亿港币(差不多126亿人民币)。其中,汽车显示屏业务贡献了126.6亿港币,同比增长30%,占总收入的94%左右。
京东方精电在TFT(薄膜晶体管)车载显示屏和大中型显示屏模块市场都稳居世界第一。他们推出的“HERO”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结合了健康、娱乐、休闲和办公四大场景,配备了智能方向盘、木纹显示、触觉反馈按压系统、裸眼3D显示以及防窥屏等多种创新车载设备,实现了人、车、环境之间的深度互动。
京东方精电的客户包括国内排名前20的汽车制造商、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商以及一些国际汽车品牌,像比亚迪、东风、奇瑞、吉利、极氪、长安、小鹏等。特别是跟比亚迪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4年,双方共同开发了近70款产品,覆盖了王朝、海洋、方程豹、仰望、腾势等多个品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