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
江淮汽车的高管名单,最近几年看起来更像是一份“失踪人口”的通报。这次轮到了赵涛,江淮汽车原皮卡公司的“扛把子”,一个从基层一路冲杀上来的猛人。通报来得猝不及防,就那么几行冷冰冰的字:涉嫌严重违法,正接受监察调查。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这短短几个字背后,却是一出已经上演了数年的连续剧。
时间往前倒推个几年,赵涛的人生剧本拿的可是爽文男主的配置。2000年一头扎进江淮,从最底层开始摸爬滚打。这哥们儿是真有两把刷子,别人还在琢磨怎么拧好一颗螺丝钉的时候,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整个生产线。2013年,他成了乘用车制造公司的副总,那一年,江淮汽车的财报上,扣非净利润还是正的。虽然只有区区一个多亿,但好歹没亏钱不是?
之后的故事,就像开了二倍速。2017年,他被派去扬州,全权操盘江淮轻型汽车。再后来,2022年,升任皮卡公司的副总经理。要说他没干出点成绩,那也是冤枉。江淮皮卡,在他手上硬生生卖到了80个国家,在亚非拉兄弟们那里刷足了存在感。从履历上看,这是一条标准的奋斗逆袭之路,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励志片。
可魔幻的地方就在于,在赵涛个人职业生涯一路高歌猛进的这几年,江淮汽车这家庞大的国企,却像一艘漏了水的巨轮,无可救药地滑向深渊。我们把时间线拉回来看看,2017年,赵涛风光上任扬州总经理那年,江淮汽车的扣非净利润开始“跳水”,-1.37亿。从那天起,这家公司的账本就再也没好看过。
-1.37亿、-7.86亿、-9.66亿、-18.84亿、-27.95亿……这串数字,像不像一个心脏骤停病人的心电图?到2024年,这雪球已经滚到了亏损80多亿的规模。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这家拥有数万名员工、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的老牌车企,在过去这八年里,主营业务压根儿就没赚过一分钱,纯纯的为爱发电,不,是为亏钱发电。
于是,一个非常黑色幽默的场景出现了:高管们一个个升职加薪,公司却一年比一年亏得厉害。这就好比船长和大副们在甲板上开香槟庆祝自己又升官了,底下船舱的窟窿却越冲越大。这水,到底漏到哪里去了?
现在看来,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严重违纪违法”的通报里。赵涛不是第一个。就在去年4月,江淮汽车的原董事长安进,那个曾经的“一号人物”,落马了。紧接着,11月,原副总经理王志远也“进去”了。今年1月,数字化管理中心的头儿杨文江也没能幸免。这串名单拉出来,简直就是一锅端。
有意思的是,每次公司出事,财报不好看,官方给出的解释总是那么的熟悉。什么“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什么“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什么“高端新能源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听起来都对,但就是经不起琢磨。市场竞争对谁不激烈?国际形势复杂是只影响你江淮一家吗?至于新能源爬坡,别人家的坡都爬到山顶了,你家的坡是垂直的是吧?
说白了,这些都是表象。一个企业的持续巨额亏损,如果不是战略上出现了致命的误判,那内部的管理必然是千疮百孔。当一家企业开始靠变卖资产来粉饰财报,靠政府补贴来勉强续命的时候,它就已经失去了造血的能力。高管们的接连倒台,不过是这艘破船沉没前,老鼠们纷纷跳船或者被揪出来的狼狈景象罢了。
赵涛的故事,也就在这个大背景下显得格外唏嘘。他或许也曾是个怀揣着“造车梦”的年轻人,也曾为了把江淮皮卡卖到非洲的某个小角落而兴奋不已。但在那个酱缸一样的环境里,一个人,究竟是能改变环境,还是最终被环境所吞噬?现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我们不能断定什么。
只是,看着江淮汽车最新的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又亏了14个亿,我们不禁要问:下一个被通报的,会是谁?这艘巨轮,在换掉几个舵手之后,真的就能找到正确的航向吗?还是说,这根本就不是舵手的问题,而是船本身,已经锈得无可救药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