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1月1日起,一项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将正式实施,对新能源汽车的“单踏板模式”进行了规范。这意味着,所有乘用车在默认状态下,不能再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完全停车,驾驶员须通过制动踏板完成车辆刹停。
这项新规的出台,源于两年前都市快报推动的一项重要政策建议。2023年,浙江省政协委员、时任都市快报编委张鹏提交了《关于对电动车“单踏板模式”进行规范管理》的提案,首次系统性提出单踏板模式的安全风险及监管要性,并引起了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那么,什么是“单踏板模式”呢?它是一种车辆强动能回收模式,设计初衷是为了通过增强动能回收效率,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松开电门踏板,车子开始回收动能、车速下降,相当于踩下了刹车踏板。
然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争议。由于单踏板模式改变了用户旧有的驾驶习惯,虽然有很多车主大加赞赏,认为其让驾驶变得更轻松,但也招来很多争议,认为它存在应急情况下误踩加速踏板的风险。
新规的出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规要求,所有采用电力再生式制动系统且有“单踏板模式”的车辆,都不能将车辆的制动系统默认工作模式设为“单踏板模式”,“单踏板模式”只能在车辆启动后由驾驶员选择设定,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车辆应以光学信号持续提示驾驶人注意自己目前正在使用“单踏板模式”。
此外,新规还规定了禁止“单踏板模式”实现车辆完全刹停,并要求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米/秒²时,车辆须点亮制动灯,以提醒后方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避免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新规的实施,将有助于纠正“单踏板依赖”误操作隐患,重塑安全驾驶习惯。对于车主来说,需要逐步适应默认模式下的双踏板操作。对于车企来说,则需要进行技术调整,以满足新规的要求。
这项新规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汽车安全标准迈入了与国际接轨、并引领创新的新阶段。它不仅是悬挂于车企头顶的安全紧箍咒,更是亿万驾驶者生命安全的坚实护盾。从制造源头到终端驾驶行为,新规以其系统性、前瞻性和强制性,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定下规矩、划清底线、兜住安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