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刷屏:乍看像宾利添越,放大一看却是国产新势力的新款。 这不是视觉错觉。
是真·撞脸。 点阵格栅、分体大灯、流畅腰线,连轮毂花纹都在“对标”。要不是缺了那枚展翅的B,差点让人以假乱真。
有人乐见其成。 理由很直白:外观就是第一张名片。
新品牌没大笔预算,借用成熟设计能快速吸睛,能活下去,就是胜利。 这种思路听起来有点现实主义。
市场竞争激烈。 活着先于虚名。
也有人反对。 一次“长相”能换来短期销量。
长期上,用户会看更深的东西。 技术、做工、售后体验,才是把人留住的底气。
眼光越来越精的消费者,不会只被一张脸蒙蔽太久。 换壳,终究撑不起品牌。
回头看看行业动向。 像比亚迪请来的设计大咖沃尔夫冈·艾格,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
这不是简单堆料。 蔚来走简洁纯粹,小鹏偏未来感,理想更强调家庭氛围。
不同路线,拼的是辨识度。 国内原创设计在国际舞台也开始被点名和认可,这点值得庆幸。
有趣的是,过去流传的“皮尺部”段子,现在升级成了更高级的复刻手段。 科技帮忙了。
激光扫描、三维还原,这些工具让“神复刻”变得更容易。 抄袭还是借鉴?界限变得模糊。
法律、伦理和市场审美,都在拉扯这个问题。 站在消费者角度,挑车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看脸。
更像相亲。 外表重要。
内在更关键。 你愿意和一个长得像名人的人结婚吗?所以车企要问自己:想做“像谁”,还是想成为“自己”?真正的豪华,不是长得像谁,而是有谁想模仿你。
现实建议:品牌要把设计当作长期投资。 别把所有功夫都放在“颜值速成”。技术升级、用户体验和服务体系,缺一不可。
这是能让品牌长期活下来的根基。 你怎么看——看到“高仿”长得那么像,你会被它吸引下单,还是更愿意等一款有自己风格的车出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