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郑州的赵女士,车主,最近感觉挺疑惑的。
自家那辆刚花四万多买的五菱宏光MINI EV,虽然没发生过啥事故,保费反倒从2222元涨到了2739元,挺让人纳闷的。
那辆售价27万的燃油凯迪拉克,保险费反倒从3673元降到了3237元,挺让人觉得怪怪的。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子,很多人在提新能源SUV的时候,都遇到过“保费突然飙升”的情况!
奇怪的是,一边车主觉得保险费涨得太离谱,一边保险公司却要说自己亏得慌。
一边是车主口袋里的钱越掏越薄,一边是保险公司搁着亏得受不了,这矛盾究竟是怎么搞的?
风险真的“虚高”?
不少人觉得新能源车险要价高得离谱,但一扒数据就知道,保费的背后其实蕴藏着更大的风险成本。
据中国精算师协会的估算,2024年新能源车的平均风险成本比燃油车高出2.2倍呢!
实际上,可保费大约是燃油车的1.7倍,也就是说,每次接到单,险企都得额外掏钱,做买卖真是挺亏本的。
风险大并不是车主偏偏喜欢惹祸,而是各种因素层层叠加才造成的。
从车主这圈子里看,35岁以下的新能源车主比燃油车多出大概14个百分点。
年轻的车主驾驶时间还短,开车的风格也更冲动,再加上电动车起步快、单踏板模式的区别,出事的几率自然就更大一些。
更难察觉的是“私车营运”这个乱象,新能源车中用于营运的比例比燃油车高出10%,不少人把它当家庭用车投保,却偷偷跑网约车,频繁使用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维修花费简直成了“吞金兽”,让人伤不起。
新能源车的电池成本占了整车的40%到50%,而动力电池包的平均零整比超过了50%,换句话说,仅仅换个电池包就可能花掉半辆车的钱,真是让人头疼。
更让人郁闷的是那些智能化配置带来的“麻烦”,比如单侧尾灯坏了,只能整灯换,价格得几千块,而燃油车只要几百块就搞定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那些智能化配置带来的“麻烦”,比如单侧尾灯坏了,只能整灯换,价格得几千块,而燃油车只要几百块就搞定了。再加上大多数配件都是原厂专供,维修渠道被垄断,费用自然也就降不下来。
拒保是“甩锅”?
“承保越多,亏损越多”这个说法,简直成了保险公司的噩梦。到2023年,整个行业新能源车险的亏损额竟然高达67亿元,真是令人头疼。
没办法,险企只好从抢单变成挑单了,比如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这些热销车,只有驾龄超过3年的车主才接单,保费还要涨20%。
续航超过600公里,价格超30万的车款,核保的成功率不到一半。
保险公司的难处在于“定价权有限”。
现在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仅在0.65到1.35之间,比燃油车的0.5到1.5范围更紧,调价余地不大,没法根据实际风险灵活来变动。
更要命的是这数据“摸不清”。
车企、充电运营商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保险公司没法获取到电池健康状况、充电习惯这些关键信息,导致精算模型根本难以精准评估风险。
停产车企的车主情况更糟糕。
哪吒汽车一破产,四十多万车主就得面对保险拒绝的问题,要么保险公司要第三方鉴定,要么直接拿“配件停产”当借口拒保,有的车主只能去小公司续保,结果多交了一千多块钱的保费。
这种“一刀切”拒保确实让车主挺难受,但其实也是保险公司面对未知风险的一种无奈选择。
保费能“降温”吗?
新能源车险的“昂贵”与“亏损”实际上反映的,是产业迅速崛起与保险定价水平跟不上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
想搞定这个难题,得靠车企、保险公司、车主和监管部门一块儿努力配合。
保险公司得先把“精准定价”这关给搞定。
到了2025年,四个部门的政策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搭建一个跨行业的数据共享平台,把车企、充电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壁垒给打通。
眼下已经有了试点,比如比亚迪利用车联网的数据监控驾驶习惯,发现那些急加速少的车主,他们的保费系数还能降到0.8。
小鹏和平安联手搞了个“里程险”,按你开了多少公里来算费用,开得少的人能省不少。
监管也在打算扩大自主定价系数的范围,让保险公司能根据实际风险灵活调整价格。车企得少点“套路”,多做“减法”。
比方说用模块化的零件,不用每次小划痕就换整套配件了。像蔚来出的一种“电池租用”模式,车主不用为电池买全险,一年能省下大概3200块。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正在进行健康度认证,状态不错的车主还能享受免费的保养服务,这不仅减少了维修的烦恼,也让车主实实在在有了好处。
车主自己也能节省一些保费。
据中国银保信的数据显示,连续三年没有出险记录的新能源车主,保费还能降到和燃油车差不多的程度。
目前,许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驾驶行为的优惠政策,比如特斯拉车主共享FSD数据还能享受18%的保费优惠,而理想车主开启哨兵模式也能获得12%的返现奖励。
更得注意别搞“私车营运”,这不但违反规定,还会把整体保费带得更高。
结语
新能源车险真“贵”,可不是纯粹的“保险刺客”;“亏”也不是保险公司找的借口,而是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阵痛。
等到数据共享平台建起来,车企把设计搞得更优化,车主也更规范驾驶,风险成本和保费的差距终究会缩小,情况会逐渐改善哦。
就像燃油车险经历了十多年的摸索才变得规范,新能源车险这块也得经过时间的磨合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