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最近整了个活,把雅力士的“头”安到了Aygo X的“身子”上,做了个拼拼凑凑的“怪车”出来,乍一看像是两个不同品种的狗被一锅端了,有人见了这架势不禁要问:这又是哪门子的“黑科技”?汽车厂商疯了吗?不就是测个车,有必要整个混搭风出来给大家看热闹?
其实,这事儿要刨根儿问底,还真不是几个工程师想自娱自乐。丰田这回目的是个技术验证:他们要做一辆最小巧的混动车型Aygo X混动版,可老问题是,你得给它一套比较成熟靠谱的混动硬件,然而,这玩意体积大、安装复杂、原本不是给小车设计的,你得把这一票家伙和Aygo X拆开重组——搬家的搬家,加长的加长,还得藏着掩着让人用着顺手。
为啥非得把雅力士的前脸硬生生怼到Aygo X上?说白了,就是初期零部件跟不上。测试新动力系统,还没新外壳,不用老的用啥?工程师也是无奈之举。你问他们,会不会心疼?大概和我们小时候自己组拼装玩具的心情差不多——先琢磨能组合上再说,成品丑不丑无所谓,先让车动起来,把电池塞进合适的位置,全程多大的“技术含量”?这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将就”。
再来瞅瞅拼车里的奇葩细节:一个座椅,别问为什么,副驾那地儿原本是留给电池的。仪表盘也搬了家,方不方便先不说,用得上就成。那电池的最终落脚点在哪?可费了好大劲,先试过放副驾、找地方藏,最后绞尽脑汁把它怼到了后排下方,辅助电池扔后备厢地板底下。一堆电子设备,搁在这么小体积的“壳”里,真不容易。最后连后备厢231升空间都守住了,也算不负众望。
这背后,其实就是小型车混动化的现实难题:空间小,布线难,经常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别看大车能堆满一屋子的高科技,小车要塞进同样的系统,成本、空间、动力、维护样样比大车讲究多了。你别指望小车混动版还能跟燃油版价格咬得死死的。平摊下来,造出来是贵了,但对比成熟点的混动雅力士还是便宜些。毕竟一级市场一级价格,丰田是想用最小号的混动车给市场添点“花样”。
讲道理,丰田现在有点“不务正业”的意味,不少厂商都觉得欧洲微型车越来越没搞头,随便一台小车都要靠情怀维持生计,谁还有胆子继续开这领域的头?但丰田偏偏“逆流而上”,还抱着欧7标准的劲头死磕。你可以说他们磕的不是市场,是责任感。但现实呢?“竞品扎堆”,现代i10、起亚Picanto、铃木英格尼斯,菲亚特500那些半混动轻混的都在盯着,连达契亚的Spring都敢喊“电动车童工福利价”,何况还有一大堆新能源新秀(什么雷诺Twingo、大众ID1)在排队。
这里不得不问一个灵魂问题:欧洲的微型车用户到底需要混动车吗?如果他们主要是市区买菜通勤,纯电+快充更香;在乡下又讲究便宜实用加耐操,燃油续航甩你几条街。但丰田的思路是啥?混合动力不是“老少皆宜”么?油和电两手抓,两头都能讨好。可惜市场很现实,大城市限行、环保牌子越来越猛,你车企还不动混动或纯电,下一轮就准得被淘汰。
你再细抠定价这些门道,“拼凑版”测试车只是产品实验的一环,真到上市,Aygo X混动版绝对要比雅力士更便宜——要不然别人买你干嘛,直接上大一号空间更宽、气场更足的雅力士不香?可这也有一问:丰田真的有把握把小混动的成本做下去、尺寸做下来、体验做上去吗?别说设计了几十年微型车的大厂,欧洲各国小厂在这方面可没少费脑筋。能不能平衡技术先进跟机械可靠这一对冤家,品牌基本盘、维修网点、车主口碑,全是一道道槛。
换句话说,这“拼装车”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丰田对新能源过渡的战略野心。你看现在所有车厂分三拨:投身纯电阵营、靠老燃油车吃红利、还有一帮在混动路线上来回试水。丰田就是那个“我全要派”的代表,一遍遍试混动,试到你服为止。在现阶段,混动像极了智能家电里加了点“智能芯片”的冰箱:你要完全穷尽油车的利润也难,你要完全上电也怕吃亏,所以混动变成众口难调中的“夹心饼”。
那这拼装车到底能不能摸清市场底线?我看,有用!你试想一下,如果市面上能立住的微型混动车只有 丰田一家,别的牌子还在左看右看没动静,到时候政策一改、电价一涨、燃油一限,最先享福的就是这批“早动手”的车主。等排放法规越转越紧,大家会不会猛然发现,原来买台扎实靠谱、经济油耗的混动车是“稳赚不赔”?
当然,这其中也会痛点重重:小车做混动,技术门槛高,产品溢价得精打细算,拼装方案要够“细致”,不能像测试车那样“家徒四壁”。再一个,是不是所有市场都能买账?现阶段欧洲能,别的洲呢?关键看定价,毕竟工薪阶层愿意为混动多掏点钱,但也有限度,别最后买混动车的钱都能上入门A级车了,市场还是会现实选择。
拿这回的测试车举例,你可以看到丰田“死磕技术”的态度,也可以品出一个大厂卷细分市场的底气。表面上拼凑、搜罗、东捡西添,其实背地里琢磨的是“谁能最后赢得百姓的心”。拼装不代表随意,而是以创新、资源整合为核心。要不是对产品有足够信心,谁愿意把自家招牌露在台面上被业内外评价一番?
最后,不妨再问自己:丰田这种操作,到底是在荒诞中追新,还是被逼到死角无奈应对?对我来说,答案是“一种务实里的创新”。很多人只看到测试车拼拼凑凑的尴尬,没看到背后的厚脸皮和底子硬。这个时代需要的,恰恰是敢于在小市场深挖细分需求,不断试错推新的笨办法。
你觉得Aygo X混动版真能靠它的“小巧身子”和“不将就的拼劲”在欧洲汽车市场站稳脚吗?市场见分晓。不过,我愿意为这种“看起来搞怪,背地下死磕”的车厂鼓个掌。否则,创新就只能停留在PPT里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