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谁主导了荷兰芯片接管风波,让欧洲汽车产业链陷入危机

#美女#

芯片断供 欧洲汽车停摆 谁在主导这场危机?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出手了。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了安世半导体。这家看似普通的芯片企业。瞬间成为全球焦点。

不到一周。中国反击。禁止安世从中国工厂出口芯片。动作精准。毫不拖沓。

欧洲汽车产业顿时陷入混乱。大众减产。奥迪单班运行。宝马紧急寻找替代方案。这不是普通的商业纠纷。这是一场供应链地震。

安世半导体究竟多重要?它生产的不是高端处理器。而是汽车雨刷、车窗、座椅控制的基础芯片。看似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

荷兰政府引用1952年《商品供应法》。强行接管企业。更换管理层。冻结资产。理由是防止技术外流中国。

但真相更复杂。

美国早在6月就施压荷兰。要求限制安世。这家公司的母公司闻泰科技。早已被列入美国贸易黑名单。

中国的反制措施极具针对性。不是全面断供。而是精准卡住关键环节。禁止特定元器件出口到安世在中国的工厂。同时收紧稀土和磁铁出口。

欧洲汽车业首当其冲。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德国车企每年从中国采购价值超50亿欧元的半导体。安世占据重要份额。

德媒:谁主导了荷兰芯片接管风波,让欧洲汽车产业链陷入危机-有驾

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10月10日开始减产。高尔夫和途观生产线夜班暂停。奥迪英戈尔施塔特基地改为单班运行。

雷诺-日产联盟电动车充电控制器库存仅剩三天。菲亚特克莱斯勒SUV车型LED系统陷入停滞。

这场危机暴露了什么?

欧洲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却未掌握供应链底盘。那些看似普通的芯片。牢牢绑定在中国的封装测试生态中。

荷兰以为按下的是安全按钮。实际上触发了全球警报。

中国反应强硬但克制。商务部长王文涛与荷兰部长通话。明确指出将商业问题政治化不可取。

更深远的影响正在显现。

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计划面临挑战。安世的功率管理芯片是电动车充电桩和电池控制的核心。供应链不确定性直接冲击欧洲绿色转型。

这场危机教会我们什么?

全球化不是选择题。供应链不是武器库。今天拔掉的是芯片。明天可能是电池、稀土、数据。

问题不在于谁掌握什么技术。而在于我们是否还能维护那张彼此依存的网。

德媒:谁主导了荷兰芯片接管风波,让欧洲汽车产业链陷入危机-有驾

欧洲想要战略自主?先要学会在全球合作中找到平衡。单边行动的风险。荷兰这次体验得足够深刻。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