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驾驶后,他放心地低头刷起了手机…"这一幕竟成了生死永隔。当智能驾驶的光环褪去,我们是否真正意识到,那些被过度包装的"黑科技"背后,隐藏着多少认知陷阱?
血泪教训:那些被误读的"自动驾驶"
2025年3月29日深夜,一辆开启NOA功能的小米SU7以116km/h的速度撞上护栏,三位年轻生命戛然而止。这起震动行业的事故并非孤例——某新势力车主在高速上睡觉导致追尾,某品牌用户因过度依赖系统错过匝道……公安部数据显示,去年因误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事故同比激增47%。
这些悲剧背后,是消费者对L2级功能的致命误解。小米客服明确表示SU7全系仅为L2级辅助驾驶,但铺天盖地的"智驾"宣传让多少用户产生了"可以放手"的错觉?就像把游泳圈当作救生艇,当浪潮袭来时,才发现根本无力自保。
认知偏差:车企宣传的"文字游戏"
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集体反思。从"自动驾驶"到"辅助驾驶",一词之差背后是血的教训。某车企内部培训材料显示,销售话术中刻意模糊系统边界,将"自动紧急制动"描述为"防撞神器",把车道保持美化成"自动驾驶"。
这种营销策略造就了危险的认知偏差:调查显示63%的L2级车主认为车辆能完全自主驾驶。实际呢?现有技术连识别雪糕筒都困难。就像给自行车装上火箭贴纸,孩子真以为能飞上天,后果可想而知。
监管重拳下的行业转身
工信部4月会议释放强烈信号:禁用"自动驾驶""智驾"等误导性词汇,违者面临广告费10倍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小米的悄然更名正是行业转型的缩影,就像突然摘去魔术师的面具,让观众看清所谓"魔法"的真实模样。
中汽协秘书长付炳锋说得透彻:"技术进步必须与责任落实并重。"这让人想起民航业的启示——即便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如波音787,法律仍要求飞行员全程监控。汽车行业是否也该建立类似的"双人值守"认知?
写在方向盘的生存法则
当车企忙着修改宣传文案时,每位车主更该更新自己的认知系统。记住:任何辅助驾驶都像学步车,松开手就会跌倒;所有L2系统都是"副驾驶",永远不能替你转动方向盘。下次开启功能前,请默念这个比喻——它就像近视者的眼镜,能改善视力却治不好眼疾。
科技向善的前提是诚实。小米的更名不是退缩,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在这个智能驾驶的启蒙时代,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一个道理:方向盘后永远需要清醒的人类灵魂。你准备好接受这个看似倒退实则进步的真相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