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命名乱象,简直是给消费者出了道高难度数学题!
奇瑞最近几个新代号——T18D、T1GT、T1Q、T1F,还有那瑞虎9L,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看得云里雾里?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背后牵扯着的是消费者选择的迷茫,是品牌形象的模糊。
案例引入:瑞虎3的“尴尬”处境
咱们就拿瑞虎3来说吧。
这可是奇瑞当年卖出百万辆的功臣,堪称一代“国民车”。
可如今呢?
空间小得像个小盒子,爬个小坡都费劲的四驱没了踪影,连最基本的备胎都成了“奢侈品”。
我问你,这样的“经典”,还能打动如今追求空间、追求个性、追求“能装能跑”的年轻一代吗?
笔者经验告诉我,答案是否定的。
它就像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如今却无法适应现代战场的节奏,只能被时光遗忘。
结论先行:品牌命名清晰化是当务之急
所以,奇瑞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在车上堆砌多少高科技配置,也不是搞多少个花里胡哨的L、Pro、Plus后缀。
而是先把自己的命名体系理顺!
想想看,T1GT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硬派越野,T1Q是国际版,T1QT才是国内的瑞虎5L。
这全球平台本地化改造的思路是好的,可这名字上的混乱,只会让消费者觉得,你们到底在卖什么?
全新瑞虎8和瑞虎8Pro,到底哪个才是主打?
瑞虎8L改名瑞虎9X,瑞虎9反而成了9L,这品牌档次一下子就被稀释了。
笔者的观察是,这种混乱,正在悄悄消耗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分析论证:从“换代”到“重生”,瑞虎3的“救赎之路”
咱们再回到瑞虎3。
它要是还抱着老一套不放,在哈弗H6、长安CS75都在拥抱年轻化、电动化的浪潮时,它早晚会被拍在沙滩上。
它需要的是“重生”,而不是简单的“换代”。
怎么“重生”?
得加点“真东西”。
我设想,用更结实的钢材打造车身,让它像古代的城墙一样坚固。
把轴距拉长一些,给它更舒展的身姿,也给车内腾出更多空间。
备胎和四驱,这可是它当年立足的根本,绝不能丢!
这样一来,它就能从一个“城市代步小车”,蜕变成一个“城市里也能撒野的硬派伙伴”。
想象一下,2026年,瑞虎3十五周年,推出一款复刻版,打着“不放弃硬核,才配叫经典”的口号,这不比什么花哨的智能座舱更能打动人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瑞虎3要想重拾辉煌,就必须承担起这份“硬核”的责任。
新元素嵌入:老用户换车的情感考量
而且,奇瑞现在的重心,应该放在如何让老用户觉得“换车值”。
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适合所有人。
我接触过不少家庭,他们并不在乎什么自动驾驶,只在乎后排能不能坐下三个活泼的孩子,后备箱能不能塞下全家露营的装备。
这样的用车需求,才是瑞虎应该死守的阵地。
这就像《诗经》里那些朴实无华却意蕴深长的句子,直击人心。
代号可以换,名字可以改,但“实用”这东西,是瑞虎的灵魂,是它立足的根本,绝不能丢!
视角转换与情感共鸣:我们一起看清奇瑞的“命名迷局”
你有没有觉得,奇瑞现在的SUV命名,就像一场大型的“俄罗斯套娃”游戏,层层叠叠,让人猜不透。
风云系列主打新能源,瑞虎系列则涵盖燃油和混动,两条线并行,名字上却堆满了L、Pro、Plus。
要是那个T18D也跟着来个“L”,那到2026年,奇瑞的SUV们得有多少个“L”?
可在此之前,2025年底,品牌方得先把这个“命名游戏”的规则给说清楚,否则,我们消费者只能像当年秦国统一文字之前,各地的书写方式都不同,难以交流。
个人化印记与总结:回归“实用”的初心
笔者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品牌命名对于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性。
实践反复证明,清晰、一致的品牌信息,是赢得用户信任的基石。
奇瑞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平台够新,用料够轻,空间也足够。
关键在于,品牌如何将这些优势,用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
瑞虎3当年靠“实在”赢得了市场,现在也需要回归这份“实在”。
不是每辆车都必须“闪闪发光”,也不是每个家庭都必须拥抱“全智能”。
有人就图个结实,图个能装,图个能跑烂路。
这才是瑞虎的根,是它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奇瑞,请听听我们的声音吧!
别再让那些新代号和花哨的名字,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阻碍。
回归“实用”的初心,把名字理顺,让每一款车都能清晰地告诉消费者:它是什么,它能为你做什么。
这才是品牌长久发展的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