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

英国电动车补贴新政出台,表面看是为了环保减排,实则是一场赤裸裸的贸易保护大秀。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势头凶猛,销量节节攀升,英国却玩起了“小动作”:6.5亿英镑的电动车补贴,直接写明“中国组装的车别想拿钱”,这吃相,放在餐桌上都嫌难看。交通部长一句话,摊开了逼人的护栏,显得英国不但玩不起,还要拉踩一把。

我们都知道,所谓自由贸易向来是说着漂亮,干着自家的事。英国这回的碳排放标准,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就是针对中国车企量身定制的门槛。然而打脸的事来了——中国电动车全产业链碳排放,实际比欧洲平均水平低15%。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打造的“零碳工厂”早已投入运营,而英国土产的造车业,反倒更高碳,贴近标准的难度,可比买部电动车省电难多了。

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有驾
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有驾

电车卖得好,谁的蛋糕被动了?去年,每三辆在欧洲卖出的电车,就有一辆是中国品牌。像名爵,已经能把大众ID.3挤下销冠宝座。比亚迪更是势头凶猛,德国销量暴涨824%,英国市场单月也能拿下4583辆,把本地车厂摁在地上摩擦。英国的“精准打击”政策,姗姗来迟地兜头泼下来,简直用“精确制导”来形容不为过。

本地车企的底子如何?讲真,英国连电池厂都还没整明白,反观中国企业早就在巴西、墨西哥等地工厂建得欢快,不仅满足本地,还出口返销欧洲。中国车的运输舰队更不含糊,直接8艘滚装船把成千上万车驶进欧洲港口,欧洲港口一夜之间变成中国车展。当然,玩碳足迹游戏,欧洲祭出的电池护照系统,连沃尔沃都公开吐槽,这关连自家品牌都难过。现在双方较劲,倒像是“你自家地板太滑,偏要嫌别人鞋脏”。

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有驾
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有驾

说到底,这场“歧视政策”,英国官方能否硬撑下去?连英国网友都笑了,评论区吵成一锅粥。有人很快扒出宝马iX3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电池,结果按新规一样申不到补贴,英国消费者反手怒骂政府,明晃晃坑了自家人。闹心的还不止于此:英国一边刚和中国签下150亿英镑的新能源投资协议,转头政策又拉黑中国品牌,这变脸速度让川剧演员都自叹不如。

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有驾

最尴尬的莫过于,喊着“脱钩”的欧洲,身体最诚实。去年比利时码头上堆满了中国电动车,海关官员忙疯了,加班加点都保证不了“及时下架”。嘴上说要防范中国,“贸易自信、技术主权”,身体里却流着“中国制造”的电芯和集成电路。

靠补贴围栏挡得住中国电动车吗?英国的堵门政策,像极了早年东施效颦的保护伞游戏。正经事没办明白,先把门槛抬高,殊不知自家麻烦更大。英国现在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排队能等上两小时,基建简陋,体验感扑街。平心而论,与其在政策动刀,不如赶紧加大充电桩铺设,把配套完善起来。毕竟,遮掩自己的窘迫,用高墙防守,未必能挡住时代的洪流。

英国电动车补贴新规,透露出西方对中国崛起的紧张与失措。表面做得高雅,内里还是护短。用歧视性政策隔绝中国车,可以拖一时,但难挡大势。更关键的是,当自家人都看明白了“双标”玩法,有趣归有趣,尴尬却难以藏住。市场不会永远听命于行政指令,真正的竞争者,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

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有驾

当补贴沦为保护主义的遮羞布,英国与其筑墙,不如修路。不然,到头来挡也挡不住浪潮,只能在时代的夹缝中尴尬地喊着“环保”,却连自家人的幸福都守护不了。这场“大戏”,西方能演多久,市场会给出答案。

英国推电动车补贴新规,中国车难拿补助,本地车厂压力大-有驾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