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部欧萌达C5意外现油车版本,尾部双排气透露秘密,难道真是国内瑞虎5换代车型风云E5升级款

最近鱼雷拍了组欧萌达C5路试车谍照。说实话,我之前一直以为C5只有纯电动车型,毕竟去年上海车展亮相的就是电动版本,而且之前几次媒体曝光的,也都是电动车。结果这次鱼雷发出来,尾部居然双排气,这明显是燃油车了。前脸设计倒是挺接近纯电版的半封闭格栅,只是稍微大了一点。这让我怀疑,难道还有混动车型没被正式公布?毕竟双排气不太可能是纯电。

说实话,这让我有点意外。因为纯电车用封闭式前脸是为了降低风阻,提升续航。油车和混动车则需要散热口,多一点空气进出,这大概就是中间格栅微调的原因吧。你会不会好奇,厂家到底怎么区分设计的?其实这就像做饭,电动车是蒸菜,重点是封口严实、保持营养;燃油车反倒是炒菜多油烟,需要允许一点通风。虽然逻辑看起来简单,但研发这环节随时要兼顾成本和市场定位,想象着几道工序之间的博弈,我就觉得挺头疼。

国际部欧萌达C5意外现油车版本,尾部双排气透露秘密,难道真是国内瑞虎5换代车型风云E5升级款-有驾

我还翻了翻资料,欧萌达C5加长轴距到了2710mm,明显跑长轴距市场,也就是中型SUV的主流区间。这轴距的数据对标国产SUV主流里,刚好落在瑞虎家族中高级别的范畴。之前鱼雷说的T1Q代号,我开始以为是瑞虎5L的出口车型,但后来又打电话问了内部,厂家说T1Q对应的是海外电动车风云E5,且T1Q是出口国际版L4,国内电动车叫风云E5。这里我之前的话说大了点,实际上T1Q和瑞虎5L其实没直接关系,得更谨慎点讲。

但让我想得没完的是,这次鱼雷拍到的这台带排气的欧萌达C5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T1Qt混动SUV?厂家的代号逻辑其实挺复杂,一个车型在不同市场会有不同命名,出口版车型代号也多得让人头大。就奇瑞出口车型来看,他们现在布局了180多个国家,很天然地得根据文化、经济环境调整产品。你想想,既然风土人情不同,车型的身高体重也得微调,这样才能合市场胃口。

国际部欧萌达C5意外现油车版本,尾部双排气透露秘密,难道真是国内瑞虎5换代车型风云E5升级款-有驾

这点让我想起我几个朋友在国外买车的经历,往往国内热销的车型改个名、改改配置,价格都能差不少。比如一辆中国市场的紧凑SUV,出口改成纯电版本以后,售价涨30%-50%都正常。当然这个数字是我感性的估计,样本也少,不能全信。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同车型、不同市场价格天差地别的情况?

说回来,欧萌达C5这个油车版本如果真是T1Qt,那能不能代表国内瑞虎5L的换代车?或者只是风云E5电动车的配套油车版本?我觉得暂时还不好下定论。毕竟这套尾排设计和车身比例,稍微有点瑞虎5系列的味道,但又不那么完全一致。这就像你看一家老字号店铺走新潮设计路线,门脸变了但招牌还挂着老名字——到底是换汤还是换药,还得多看几次路试才更有把握。

刚才我问过一个卖二手车的朋友,他说:这类车型最难的是保值,电动车没归属感,燃油车问题又多。这句话我觉得挺中肯,买新车的用户特别关注二手残值。小跑题一下,中国SUV保值率大约是40%-60%不等,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过了保修期,价格就像蒸发水汽一样。反正我曾经粗略心算过,一辆20万左右的SUV,三年后卖掉大概剩6万到9万块钱左右。你觉得这对预算有限的普通消费者是不是挺现实的考量?

国际部欧萌达C5意外现油车版本,尾部双排气透露秘密,难道真是国内瑞虎5换代车型风云E5升级款-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相册,发现去年上海车展拍的欧萌达C5内饰照片跟这次路试车内饰不大一样。尤其是中控屏的部分,全换成了非常运动化的独立大屏设计,还有副驾扶手加持,这个调整明显瞄准了年轻消费者口味。普通观众可能觉得没啥区别,但从研发的角度,这背后肯定花了不少心思:重新布局电子架构,改线束重铺,这些工作量真不小。

说到这里,我忽然有点想吐槽。研发流程就像做房子,设计师定完图纸,还得靠施工,材料供应商,甚至买材料的老板娘都给点意见。不像你自己能想象的轻松——供应链卡住了,整个计划都会拖后。像一两天前,我跟供应链的朋友聊,听他说:你别看那些设计图漂亮,零件好卖不卖得开还得看工厂整体产能。有人配额排不上,自然出不来成品。唉,这环节真让人头大。

我猜测一下一点没仔细去查证的,欧萌达C5的混动版本T1Qt用的电池跟纯电版风云E5会不会是同款?毕竟共享平台,开发成本要压下来才划算。但也有可能他们适配了不同功率的三元锂或者磷酸铁锂电池,具体还说不准。你们觉得,现在又出电油两个版本,是加大用户覆盖,还是厂家想借此分散风险?

国际部欧萌达C5意外现油车版本,尾部双排气透露秘密,难道真是国内瑞虎5换代车型风云E5升级款-有驾

我还想问问,鱼雷那个账号为啥突然不见了?我听朋友说,最近头条号上车圈的声音变少,是不是和奇瑞想更垄断海外信息有关系?这种现象你们怎么看?在这样信息透明度日渐重要的时代,车企对自媒体的影响力会不会越来越大,最后用户真的能听到更独立的声音吗?

只是一个开放的尾巴,欧萌达C5尾部那个双排气孔到底是不是秘密武器?或者只是为了满足某些排放法规的折中设计?我每次见到尾排设计,全凭感觉,车企其实就像厨师,最后给你上碟子的调味料多不多,往往决定了买不买单。你有没有过被一台车外观细节吸引得想买,但开了几天发现没什么意思的经历?这应该是消费者里大家共享的那点无奈吧。

国际部欧萌达C5意外现油车版本,尾部双排气透露秘密,难道真是国内瑞虎5换代车型风云E5升级款-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