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即将淘汰96%传统油车,4.83升油耗新规引发行业巨变

如果你是在河内某个人流如织的十字路口等红灯,耳边引擎轰鸣混杂着生姜味浓郁的路边摊气息,这或许不是一个“绿色革命”现场开场的理想方式。不过,大约六年之后,这幅画面将发生一场悄然的“灭绝表演”:那些曾经引擎声浪激昂的传统油车,可能高达96%都得匆匆谢幕——而原因,听起来简单到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油耗4.83升/百公里,不及格就退场。

几乎每个握着方向盘的普通人都明白这个门槛意味着什么。随便在停车场街头数一排列,十辆传统汽油车里大概只有半台能舞步踩中这根绳子。你要是仍怀疑——没关系,越南汽车制造商协会给出数据,96%的传统汽油车型和14%的油混车型都要“卷铺盖走人”。在未来,城市里再想偶遇会喘粗气的老SUV,可能跟彩票中大奖一样需要运气。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世界银行里有人认真翻着笔记本,看到越南签下了2030年净零排放的漂亮字据,而越南建设部不愿只挂在墙头嚷嚷,于是递出了一纸提案。光说不练显然不够意思,这回干脆找车企“下狠手”:你们造车,平均油耗别超4.83,要是掉队,三年内还没补考成功,牌桌边就请你先站到一边。”怎么看都像那种期末考试要求全员及格,不要谁有拖班的家长会。

逻辑链条看起来还算顺畅:油车们,尤其是那些张口就喝油的老炮,面对这纸标准要么奋发图强做省油减肥,要么“归隐山林”。车企可以像碳排放交易一样买卖“节能额度”,但赎罪券也只有一段宽限期。三年后,谁还没进步,就得自我检讨,暂停生产。

越南即将淘汰96%传统油车,4.83升油耗新规引发行业巨变-有驾

表面上看,这是国际惯例。欧美早已将排放指标和企业名声、罚款、鸡毛蒜皮全部捆在一起。只是越南这次下刀位置比较刁钻。你看看业内一片哀嚎:本土协会喊卡,把标准往宽处拉,说4.83太理想,6升/百公里已是极限。美国的经销商协会隔着大洋摇旗呐喊:“慢点儿,兄弟,至少等到2035年再这么严格。”连一贯低调的日本车协会都觉得需要多两年缓冲。

换句话说,这场以环保为名的油耗大考,终于让汽车圈体会了一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惊险感。用我们行内人的话说,这几乎等于是“节目组直接写好大结局,演员们现在只是争取多留几分钟镜头”。

从专业角度看,4.83这个数字并不只针对铁皮马达片,更指向的是产业链的整体能力。想要把一辆家用车平均油耗拉进5L以下,要求其实很刻薄:发动机能效、车身减重、气动优化、乃至轮胎摩擦阻力——哪样都不能掉链子。你想靠传统动力硬凑,把这4.83当个合格线,基本只有“告别大排量+全民混动车甚至电车”一条路。

再加上越南市场的实际情况,大容量SUV、皮卡、商用面包车,还远远没到淘汰换代的阶段。这就像让一群游泳刚刚学会憋气的选手和专业运动员比自由泳,难免有点强人所难。反观欧洲日本,技术储备和配套支持厚实一些,还有钞票可以砸电池、电控、全产业升级。但越南——可能更多的是靠国产本土品牌和进口二手车来充数,谁都知道迈进“高油耗禁区”后,将是一头撞进艰难的技术栅栏。

越南即将淘汰96%传统油车,4.83升油耗新规引发行业巨变-有驾

当然,政策总不乏美好初衷。对外,是践行《巴黎协定》,对内,是实现清洁能源梦——两手都想抓,两头都想硬。碳权交易意味着企业有喘息余地,也许倒逼技术升级。只是对于那些习惯粗放生长的小厂、二线品牌,或者主打经济型的市场,突然的高压标准,很可能变成“大洗牌”:活下来的,得是口袋深、技术硬、适应快的大玩家。

在我职业生涯里,最怕看到的不是规定本身严苛——而是政策与实际脱节,底层人因此陷入“夹心饼”困境。你信誓旦旦推绿色革命,大部分用户手里老车却只能当废铁卖给回收站,新的电车又买不起,最后只剩马路上寂寥的“政策范本”。车企呢?油耗改良速度再快,技术瓶颈、供应链短板、消费者接受度,这些都不是写个文件就能飞跃的。往往最后,听见喊得最响的,是售后和维修工——车越来越新,零件又贵又稀,修不好,修不起。

越南即将淘汰96%传统油车,4.83升油耗新规引发行业巨变-有驾

汽车圈总爱讲一句话,“新规一出,一地鸡毛。”比如年检改革、环保升级,几乎每次都能看见“要命”的生意与“要命”的愿景正面硬碰。天底下从来没有零代价的进步,梦想要用钱和时间“赎”,这话放在哪行都是真理。有人讥讽,这回越南怕是要把行业都“绿”死了。其实更像是给所有车企上了一道生存极限挑战题——只有不断内卷,才能勉强及格。剩下那些边缘小厂商,大概率只能去“研究猴车、开发新电池、学习如何对落雨的天叹气”。

越南即将淘汰96%传统油车,4.83升油耗新规引发行业巨变-有驾
越南即将淘汰96%传统油车,4.83升油耗新规引发行业巨变-有驾

政策能不能一步到位,标准要不要循序渐进?这永远是悬在现实头顶的十字杈。你说绿色出行的未来值得等,但往往“等不起”的是真正的用户和每一个想要活下去的工厂。4.83这个数字,到底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定心丸”,还是彻底拦路的“紧箍咒”?没人能一锤定音。毕竟,所有伟大的理想,都要接得住地气,才不会成为纸面上的环保童话。

老问题——如果明天你的车“油耗超标”,是咬牙换车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等着市场把答案慢慢写给全社会?油表跳得快的,除了车和钱包,有没有可能是时代的选择本身?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