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在买车的时候都遇到过一个让人挺纳闷的情况:在汽车市场或者4S店里,明明是同一款车型,比如都是某某品牌的畅销轿车,外观设计看起来一模一样,线条、轮廓几乎找不出差别,可是一问价格,高配和低配版本之间能差出好几万块钱,这笔钱都足够再买一辆不错的代步小车了。
这时候,销售人员通常会递上一本厚厚的配置单,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说,这些配置不一样。
可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看着那份堪比“天书”的配置表,实在是头疼,很难直观地理解这几万块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值不值得。
其实,想要快速判断一辆车是高配还是低配,并不需要去硬啃配置表,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地方,用眼睛一看,心里基本就能有个八九不离十的判断。
这些地方往往是汽车厂家在控制成本时最先考虑增减的配置,也是最能体现车辆档次和使用便利性的地方。
首先,一个最直观,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车顶。
咱们抬头看一看,车顶上有没有天窗,区别可就大了。
在很多人看来,天窗可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置,甚至有人觉得它夏天漏晒、冬天漏冷,实用性不强。
但从汽车制造的角度看,天窗可不是简单地在车顶上开个洞那么简单。
汽车的车身是一个整体的承载式结构,尤其是车顶的钢梁,对于保证车辆在发生碰撞或翻滚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如果要加装天窗,就必须对车顶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加强,以确保车身的刚性不会受到影响。
这背后涉及到大量的研发投入、碰撞测试和材料成本。
一个普通尺寸的电动天窗,其总成包括了玻璃、电机、遮阳板、密封条以及一套复杂的排水系统,成本算下来就要好几千元。
因此,为了让入门版车型的价格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厂家通常会首先拿天窗“开刀”。
你去看看那些十万级别的合资品牌轿车,它们的最低配版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丐版”,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天窗的。
所以,如果一辆车连个普通天窗都没有,那它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是车系里的低配版本。
如果它配备的是尺寸更大的全景天窗,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全景天窗对车身结构的要求更高,成本也呈几何倍数增长,它能极大地提升车内的空间感和通透感。
因此,全景天窗基本上是高配车型的专属标志。
看到一辆车有全景天窗,你基本可以断定,它至少是次顶配或者顶配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像很多国产车在十几万的价位就已经普及了全景天窗,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也体现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诚意和实力。
看完了车顶,咱们再把视线往下移,来到汽车的“眼睛”——大灯这里。
大灯不仅关乎车辆的美观,更直接关系到夜间行车的安全,而大灯所使用的技术,是区分高低配车型最明显的分界线之一。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灯光源主要有两种:卤素灯和LED灯。
卤素灯是最传统、成本最低的一种,它的发光原理和我们家用的白炽灯类似,点亮后发出的光线偏黄,亮度也比较有限,照射距离相对较近,晚上在没有路灯的国道或者乡间小路上行驶时,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当你看到一辆新车的大灯亮起时是那种昏黄的暖色光,那它大概率就是中低配车型。
而LED大灯则是当前的主流配置,它由许多个小的发光二极管组成,优势非常明显:亮度高、能耗低、寿命长,并且它发出的光线色温更接近日光,是纯白色的,能把前方道路照得非常清晰。
因为LED元件体积小,设计师还可以将它设计成各种漂亮的造型,比如我们常说的“天使眼”、“泪眼”等等,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的科技感和辨识度。
当然,一套LED大灯总成的成本要比卤素灯高出不少,因此厂家通常只会在中高配以上的车型上进行配备。
有些车型即使大灯的整体造型一样,但里面的光源却分了等级,低配用卤素,高配用LED。
所以,判断时不能只看轮廓,一定要看清它点亮后的光源类型,这才是最真实的配置体现。
外观上的差异看完,咱们拉开车门坐进去,内饰里的学问同样不少,而最能体现档次感和便利性的,莫过于座椅了。
现在很多十多万的车就已经配备了主驾驶座电动调节功能,这已经不算什么稀奇事了。
但真正能拉开差距,称得上是高配车型“身份证”的,是一个叫做“座椅记忆”的功能。
什么叫座椅记忆呢?
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把座椅的前后、高低、靠背角度都调节到自己最习惯、最舒适的位置后,可以按下门板上的一个按钮,将这个位置信息储存起来。
如果家里是夫妻两人换着开车,丈夫身材高大,妻子身材娇小,每次换人开都要重新调节座椅,非常麻烦。
但有了座椅记忆功能,两个人可以分别设置好自己的专属位置,比如丈夫存为“1”号,妻子存为“2”号。
下次上车时,只需要按一下自己的数字键,座椅就会自动调整到预设好的位置,有的甚至会联动调节后视镜的角度。
这个功能看似简单,但它背后需要一套独立的电子控制单元和精密的传感器来协同工作,成本不菲。
因此,这个功能通常只会出现在高配或者豪华品牌的车型上。
所以,当你坐进一辆车,如果发现它的座椅只能手动调节,那肯定是低配。
如果只有主驾驶座是电动调节,那大概率是中配。
如果主副驾驶都是电动调节,并且在门板或者座椅侧面看到了带有数字的记忆功能按钮,那么恭喜你,这辆车的配置水平一定不低。
最后,还有一个关乎日常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点,就是车辆的雷达探头。
现在,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几乎成了所有车辆的标配,它们能帮助我们观察车身正后方的情况。
但是,在很多复杂的停车场景下,比如侧方停车、在狭窄空间里挪车,或者是要把车头停得很靠近墙壁时,车头的盲区才是最大的挑战。
这时候,车辆有没有配备前雷达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和倒车雷达一样,前雷达也是通过超声波探头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并在即将发生碰撞时发出警报。
增加前雷达,意味着需要增加探头、线束以及相应的处理模块,这些都会增加制造成本。
所以,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绝大多数车型只会在高配版本上才会配备前雷达。
特别是对于一些车身较长、车头较高的SUV或者中大型轿车来说,有没有前雷达,停车的难度和信心是完全两个级别的。
更高级别的配置,则是在前后雷达的基础上,通过安装在车身四周的摄像头,合成一幅完整的360度全景影像,显示在中控屏幕上,让驾驶员可以像“上帝视角”一样看清车辆周围的所有情况,彻底消除盲区。
这项配置过去是几十万豪车的专属,但现在,得益于我们国家科技和制造业的进步,很多十来万的国产车就已经把它作为了标配,这对于新手司机和经常在拥挤老城区开车的朋友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和贴心的功能。
因此,通过观察车辆保险杠上雷达探头的数量,特别是车头有没有探头,以及是否具备360度全景影像,也能非常准确地判断出一辆车的配置高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