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

要说最近全国汽车圈谁最能跑,真没想到是山东。前几年一说买车,大家第一反应还得奔广东、长三角,毕竟这些地方大厂多,历史底蕴厚。可现在山东一季度就冲进了全国前三产量,眼看着就要追上老大哥广东。这事,放在五年前,谁敢想?山东仿佛突然踩了油门,可这背后的路你要真扒拉扒拉,会发现,车头是今儿才看见的,脚下的地基其实老早就垫实了。

咱们琢磨琢磨,是啥让这个北方省份一夜之间成了造车大户?背后藏着啥密码?

第一个问题,山东造车真能把广东拉下马?这事其实没那么简单。广东的底子非常厚,传统车企和外资品牌多,体系成熟。这么多年一直稳坐头把交椅,可山东崛起绝不是瞎打一枪就冒出来的。济南比亚迪、烟台新能源基地,这些可都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活儿。比起广东玩老本和规模,山东这波更像年轻后生凭着冲劲和创新,把新能源野路子走成了一条大道。行业眼瞅着变天,新能源成主角,山东就踩中节奏了。现在两种路线较劲,一个传统基盘,一个新能源创新,咱们这些消费者乐得坐收渔利,选择多,价格还便宜。

第二个问题,听说济南比亚迪都好几期工厂开工了,本地买车是不是真的便宜?不少人觉得就在家门口造,买起来怎么着也得图个实惠吧。实际去后台问了问,优惠肯定比外地多点,车源充足,提车快,还省了不少物流成本。这就是产业链集群的好处,东西一多,价格自然下来。而且周围轮胎、电子元件、动力电池工厂全有,整车厂不用等配套,小配件不愁缺货,哪像有的地方,装个新技术还得跨省调货。这样一搞,工厂效率高,整体成本掉下来了,你说群众咋能不受益。

第三个问题,像这种一市一户大龙头带着小兄弟一起上,算不算惯用套路?其实,这也是山东长处。咱仔细看,汽车产业不是孤零零靠一个城市吃饭的,济南负责整车,东营搞轮胎,枣庄攻电池…每个地方干自己的强项,多个城市互拽着飞。你要是单打独斗,一条链可能卡在某个环节,疫情一来或者哪里出点岔子,全线歇菜。山东这种抱团打法风险更分散,哪怕一个厂出事,别的地儿还能顶着。再往前看,青岛家电、淄博化工,山东玩集群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块儿干活效率高,谁倒了也不怕。

要说新能源汽车是个太大的变量。现在山东全省新能源两年目标100万辆,这不是吹的,工厂天天加班。济南比亚迪工厂那是真热火朝天,排到街上的新能源车,看的也不是高配低配,看的就是“山东造”。你信不信,现在不少本地小区地下停车场,挂鲁A车牌的新能源,随便数数都赶上燃油车一半了。新车销量支棱起来了,维修、配件、检测站配套也跟得上,这才叫产业升级。

很多人觉得造车就是堆工厂,其实不对。山东这么猛,一是自己底子厚,二是整个上下游配合得紧,完全不是“拼装车间”那一套。钢铁、轮胎、电池、电子元件、汽车玻璃,全链条本地解决,泼天的供应链,稍微有点问题,几个小时就能调货补上,速度甩外省几条街。这也是为啥别的地方建新厂老得从全国调零件、等发货,而山东的工厂货准备好,都不浪费时间。

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有驾

现在全国都讲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山东这步棋走得不光快,走得还稳。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增幅65%,去年前五,今年一季度干到前三,要说套路我看还真没有,就是一群人扎扎实实按部就班干了几年,把“山东制造”真刀实枪往更新的台阶上推。

产业升级其实就像修房子,高楼得有厚地基。山东能冲这么快,一线城市拼效率,二线城市搞创新,三线城市做配套,各市协同成了一股劲。这跟安徽合肥那种单点突破不一样,人家就是“单核爆发”,山东是“多点开花”,最后把建房户型做大做多,顶得住风当得住雨。

更让人佩服的是,山东不靠外资巨头赖帐玩品牌,全靠自家的“本地娃”一步一步做起来。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加上分布合理,抗风险能力就强。甭管市场怎么变,本地的工厂和市场一块动工,多头发力,谁也不怕被哪个环节卡脖子。你就看这个发展逻辑,别说汽车,你放家电、化工,都成一个道理,山东就是抱团取暖,结果整成了火力全开的产业集群。

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有驾
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有驾

咱再想远点,这两大省份的较劲,会不会真的带动全国汽车行业整体升级?这事其实有点像踢足球,老大哥死守,老二新招,这才有比赛的刺激劲头。如果一直只靠几个城市单打独斗,汽车行业早被外资盘死了。现在山东冲出来,倒逼广东加快速度,两条路线比谁更快、谁创新多,最后赢家其实是买车的人。

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有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现在走在济南大街上,新能源车队伍拉得比公交都长,一眼望去不是“北汽”,就是“比亚迪”,挂着“山东造”三个大字。这小车跑得快,长脸又省油,咱本地人别说眼馋,外省城的都开始问怎么买山东产的车。

谁苦谁甜,其实不用多说。行业里内卷到家,市场竞争激烈,一边是广东守江山,一边是山东带新兵,最后企业拼产品、拼服务、拼性价比,这种“较劲”越多越好。全行业被推着进步,消费者更挑剔,厂商更实在,最终让每个人都能用便宜、实在还带点科技含量的国产好车。

你说未来谁能一直当头牌?我觉着真没准。车这个东西变化太快,今天新能源,明天智能网联,说不定啥黑科技又推倒一切。山东领先一阵,广东追一步,两省大家“死磕”,全国赛道才有意思。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谁让咱老百姓过得更好,企业混得更扎实——做强中国品牌,这才是大方向。

说到底,山东汽车产业,今天的产量只是数字,但背后是产业链这些年一寸一寸迭出来的厚实。不是一年爆发、也不是外地输血,而是一群“山东人”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抬起来的产业大业。比速度,比质量,比协作,比转型,这才是大省发展的底气和密码。

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有驾

而我们普通人呢,这种大省“竞速”,不仅让买车更方便,选择更多、价格还低,说不定你家楼下遛弯都能见着一溜小鲁牌新能源。等今后哪天兰州、成都、沈阳一块加入进来,北方南方齐头并进,那才叫中国汽车这个摊子,越摊越大越摊越强,谁不说咱中国制造有本事?

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有驾
山东汽车产量进前三,本地买车更实惠,多城市抱团产业链更强-有驾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