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王牌驾控性能震撼登场

最近,汽车圈有个事挺上头的。蔚来公布了自己最新的财报,一季度亏了超过50个亿,还不是营收50亿,是真亏50亿。这得让人捏把汗吧?一年按这个节奏亏200亿,听着跟烧钱大赛似的。这还没完,隔壁小鹏、理想也都不轻松,亏得同样“精彩”。合着这几家头部新势力,日子都不好过了?而且更刺激的是,蔚来这边销量也在下滑,一季度才卖了3万多辆,同比、环比都在掉。营收还跟着往下走。这看起来就有点吓人了:车卖不动,钱还狂烧,往后怎么活?

但别急着断定“不行了”,我们可以慢慢拆。先看看这个亏损的50亿,是怎么来的。毛利率,这个东西得先捋清楚。汽车整车业务是蔚来的主要营收来源,占比90%多,但是它的毛利率已经下降到负值了——负5.1%。也就是说,车越多卖点,亏得越多。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也不是单纯“车卖不出去”这么简单。新能源车企的成本构成里,电池占了很大一部分,而电池价格这几年大起大落,蔚来的毛利率被压到负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宁德时代这些电池供应商的成本没降下来,反而还涨了。再加上它主打的又是高端车型,车价高,研发投入又大,成本摊销压力也不小。

斯巴鲁王牌驾控性能震撼登场-有驾

再说研发,这里也是“烧钱”的大头。一季度蔚来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30亿,同比涨了20%以上。这个钱花在哪儿呢?新车型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电池换代。这些东西短期内确实不赚钱,但未来能不能拉开差距,就看它们的表现了。而且,这种“研发烧钱”在整个新能源行业里并不罕见。理想也在狂投研发,小鹏更是直接砸钱在智能驾驶上。只不过,跟蔚来比,理想靠增程式车型吃下了更多市场,小鹏的产品线也更接地气一点,所以毛利率没那么惨。

斯巴鲁王牌驾控性能震撼登场-有驾

再看看同行的日子。传统车企里,新能源转型也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比亚迪倒是漂亮地活了下来,连续多个季度盈利,但人家有规模优势,纯电、插混一块抓,车卖得多,自然能分摊成本。而一些外资品牌,比如大众和丰田的电动车业务,还在交学费阶段。大众之前一年亏了几十亿欧元,直接喊要调整策略。也就是说,这个行业里,不赚钱甚至亏损,是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对那些想在技术上冲刺、在市场上站稳的公司而言,烧钱几乎是必选项。

那问题来了,蔚来这类“烧钱”的动作,到底是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它的战略看,大概率是后者。扩大换电站布局、推新品、搞技术升级,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事,但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谁先抢到用户、技术和市场,谁就可能笑到最后。亏损,某种程度上是蔚来在赌自己的未来:一方面靠科技和服务建立品牌护城河,一方面寄希望于电池和芯片成本下降,让毛利率扭负为正。看起来野心挺大,但不代表它乱来。

斯巴鲁王牌驾控性能震撼登场-有驾

当然,这种操作风险也不小。烧钱是一回事,能不能烧出结果是另一回事。蔚来现在的问题是,产品线的竞争力似乎没想象中那么强,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几乎没存在感,高端市场又被特斯拉压着。所以,接下来它能不能熬过去,得看它的新品和技术是否能真正打动消费者。而且,它的“换电模式”也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能否规模化盈利还不好说。

斯巴鲁王牌驾控性能震撼登场-有驾

这么拆下来,蔚来的这个50亿亏损虽然吓人,但它背后的逻辑不算离谱。整个行业都在经历转型期,亏损、烧钱是常态,蔚来只是表现得更激烈一些。而且,它的亏损是战略性的,换句话说,是为了抢未来的机会。当然,这不意味着它的路就平坦了,接下去的销量表现、新技术落地、成本控制,这些每一项都很关键。如果它能迈过去,可能活得更好;但要是迈不过去,50亿这个数字,可能只是个开始。

所以,别只盯着表面数据吓自己,要看它接下来往哪走。这是新能源车企转型时代的必然现象,但每家公司交的“学费”不一样,关键是,能不能把学费转化成真正的竞争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