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能源车主吐槽,高温天桩机罢工58℃护电,人祸漏洞更要命

三伏天的热浪还远没过去,南方不少新能源车主日子都成段子了。上周五,成都太古里那儿的充电站,一堆司机围在树荫下,车里剩下5%的电量,个个脸上写着“活死人”,嘴上骂骂咧咧,其实声音早被蝉噪盖过去。有人说,“别再信什么超长续航、极速快充的宣传,不怕高温那都是骗鬼的。”有个小伙子拿着充电枪,看天空,又看地上的温度枪,58℃,直接罢工——广州人晒到的都不是车,是火炕。

南方新能源车主吐槽,高温天桩机罢工58℃护电,人祸漏洞更要命-有驾

重庆后火炉的夏天,主城区那充电桩,上午还能用,一到下午两点多,地表都够煎个溏心蛋。群里的雷子发了张图片,是他家楼下的新换电站,加喷雾系统吹,群友嘲他:“石桥铺快进水帘洞啦!”可没两天,水管就漏水,几根插座水珠滚得跟下雨一样。维修师傅来了,看一眼说:“高温天这套设备三天两头得修,没辙,厂里配的料子不行。”师傅还顺嘴埋怨了一句配件钱太贵,厂家抠门。

倒也不是说技术一无是处,听说厦门一个小区新装的液冷充电桩,号称耐温能比别的桩高十来度。但李哥试了几次,说超充枪头用不了多久又自己跳保护。后来电池厂的朋友跟我聊,说现在市面85%充电模块,能抗的顶多是五十五六度,高不过老天爷“发威”的大烤箱。

南方新能源车主吐槽,高温天桩机罢工58℃护电,人祸漏洞更要命-有驾

其实,有点冷门的料:那种液冷系统,国外用得早,中东有的电动车充电头还能主动制冷。国内这边,有的厂家零部件用料缩水。去看特斯拉时销售低声告诉我:“别光看指标,真赶上极端天气所有枪头都会降速。”老秦有天看到自测,超充持续十分钟后枪头烫得烫手,他直接用湿毛巾包着继续充,坏习惯,第二天桩子报警。

有种说法,说是南方天气太狠。但真要比,北欧下雪那会,新能源车充电都没多大问题。听懂行的讲,国外很多桩标配加热、保温这套“壳子”。反观咱们,不光散热系统玩泥巴,连电池管理软件都嫌升级慢。还听群里的阿浩提过件事——中科院研究氮化镓材料,能让充电模块耐热拉高二十度,就是成本太高没人买,研发奖金还没宣传费舍得投。

南方新能源车主吐槽,高温天桩机罢工58℃护电,人祸漏洞更要命-有驾

讲真,基础设施漏洞比天气要命多了。有一年杭州台风来袭,小区刚拉的遮阳网被大风一卷,直接砸坏五个充电桩,物业乐呵呵说台风不可抗。我那同事调侃:“你们这是人工智能遮阳伞吗?一刮风连桩都带走。”深圳有些充电柜更夸张,站里的保安每隔两小时往柜子泼点冰水,成物理外挂,冰块一小时化成小水塘,桩子就怕出个大短路。

说回行业里的“八卦”,有些充电桩企业宁肯多花钱搞宣传海报,也不愿意花血本升级液冷模块。车企嫌贵扯皮让电网出了钱,电网守着算补贴,结果夏天空转客户苦——一充电比考驾照科二还刺激。去年北方几个城市才装了三百根液冷桩,比亚迪新车一个月都卖得比这多。还有车主抱怨快充桩抢不过外卖小哥,甚至看见私家车队霸占几小时,队尾司机急得冲出来撸串子。别笑,这都是真的。

南方新能源车主吐槽,高温天桩机罢工58℃护电,人祸漏洞更要命-有驾

夜里去过杭州钱江新城那“充电夜市”—晚上十点后电价打到三折,充电棚子头上装满LED星空灯,有车主自己扛个迷你空调来吹,说什么“野路子真香”。有意思的是,有人误传说夜充对电池不好,后来技师老曹拍胸脯说这不靠谱,关键还是看气温跟电流功率,真有事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看出来。那几天微信群里做投票,十个有七个夏天都改夜充。

闲扯一句,有一朋友夏天出门,特地从哈尔滨发朋友圈——“南方老铁,北方有空调的地下车库欢迎你投奔。”新能源车主群里开始传起避暑攻略,甚至有人调侃要做反向团购到黑龙江。

有时想想,这事还怪不上电网。听说北京大部分重点商圈的变压器都已升级,但光升级没用,总得有人花钱真心搞技术。现在网上吹自动驾驶多厉害,不如先把充电头的烧烤模式治一治。说句戆话,靠这些修修补补的土办法,还不如踏踏实实把材料做上去,顶得住夏天空调外机那种烘烤,才算够意思。

讲到这,又想起上海那会,有个邻居老胡喜欢扒自家车电池壳,看里面温度探头位置,发现贴得离热源远,看着参数漂亮用户骗着用。最后,车趴路边热保护,邻居一嘴“人没事,车自己先歇着了。”

生活嘛,就这么点粗糙碎事,倒叫人觉得比广告词更踏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